14項!我校學子在上海市第十八屆“挑戰杯”競賽中獲佳績
5月28日,上海市第十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華東師范大學落幕。我校參賽團隊積極備賽、團結協作、奮力拼搏,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8項。我校再次捧得“優勝杯”。
本次我校參賽作品涉及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生命科學、能源化工、哲學社會科學等類別,參賽選手們以扎實的研究、激烈的問辯、精彩的答辯展現了東華學子的青春風采。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纖境”VR智能交互系統》、機械工程學院《從“織造”到“智造”——移動式自動掛紗機器人》、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4+1”非遺創新傳承模型構建地方非遺文化庫——以海寧皮影戲為例》等三個項目榮獲一等獎。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纖境”VR智能交互系統》項目)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纖境”VR智能交互系統》項目團隊為解決當前虛擬現實(VR)交互設備發展中面臨的交互硬件輸入方式單一、虛實場景感官不統一等挑戰,探索了多輸入模式融合、虛實感官統一的柔性交互器件。利用自主研發連續化制備設備,實現具備多場信息感知功能半導體纖維的千米級連續制備,并賦予其機械魯棒性、自清潔抗污、信號高保真、高靈敏度等特性;與同濟大學設計學院合作開發了新型的空間拓撲交互方式,通過纖維拓撲編織結構集成,融合了像素點級空間感知功能、多模態交互思路、神經形態算法,通過自主開發的織物電路互聯與信息傳輸關鍵技術等,開發了有望用于宇航員空間訓練的VR交互織物。
(機械工程學院《從“織造”到“智造”——移動式自動掛紗機器人》項目)
機械工程學院《從“織造”到“智造”——移動式自動掛紗機器人》項目團隊研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移動式自動掛紗機器人,解決了紡織生產中筒紗上落的問題。機器人通過機器視覺和SLAM導航技術,能夠自動抓取、儲存、運輸和上落紗筒,提高紡織生產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機器人具有結構緊湊、運動靈活和成本低廉等優點,適用于中小型紡織企業,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掛紗效率。創新點包括多自由度穩定夾持機構、適用于狹小空間的全向運動底盤、紗筒姿態智能識別技術以及模塊化設計和協同作業能力。通過本項目的研發與應用,為紡織行業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供可行解決方案,推動紡織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和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4+1”非遺創新傳承模型構建地方非遺文化庫——以海寧皮影戲為例》項目)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4+1”非遺創新傳承模型構建地方非遺文化庫——以海寧皮影戲為例》項目團隊以浙江海寧皮影戲為例,全面考察其歷史脈絡及特點價值,總結其發展困境。團隊結合文旅融合、數字化發展的大趨勢,在信息、文創、傳播三個方面進行了多項創新設計實驗,實驗結果顯著。團隊對實驗結果進行評估,總結提煉出“4+1”非遺創新傳承理論模型,包含“圖文視頻”“產品轉換”“文化融合”“品牌合作”四種創新設計模式和一條多元傳播軸線,并結合實際案例對模型進行分析及論證,旨在以多元化設計激發非遺創新創造活力、賦能非遺傳承與發展,并輔以傳播實現非遺文化的“破圈”,旨在促進皮影藝術創新性、時代性發展,同時為破解各地非遺傳承難題,實現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非遺邁向多元化、數字化傳承提供可參考的思路。
據悉,本次挑戰杯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學生聯合會主辦,華東師范大學承辦。全市近5萬名大學生參與校級選拔賽,共申報了萬余件參賽作品。經過層層選拔,全市共有48家高校的528項作品入圍市賽。其中,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32件,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263件,科技發明制作233件。我校自今年3月啟動第十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來,精心選拔參賽隊伍,組織多場專題培訓對各團隊進行針對性輔導,參賽選手們在此期間認真學習、不斷提升,全面培養了自身綜合素質。
我校第十八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
(同一等次獎項排名不分先后)
項目名稱 | 組別 | 學院 | 獎項 |
“纖境”VR智能交互系統 | 信息技術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一等獎 |
從“織造”到“智造”——移動式自動掛紗機器人 | 機械與控制 | 機械工程學院 | 一等獎 |
“4+1”非遺創新傳承模型構建地方非遺文化庫——以海寧皮影戲為例 | 文明文化 |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 一等獎 |
洞幽察“微”——自巡航式微氣候監測機器人 | 機械與控制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二等獎 |
衣傳溫心——極端環境服裝穿搭模型構建及人體生命安全預測 | 生命科學 |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 二等獎 |
面向極端環境的調溫抗菌微納米防護服裝面料 | 能源化工 | 紡織學院 | 二等獎 |
家居面料抗寵物抓撓性能檢測方法 | 機械與控制 | 紡織學院 | 三等獎 |
幫助先心寶貝“補缺”——基于調整原材料組分和編織結構的多組 分梯度可降解封堵器 | 生命科學 | 紡織學院 | 三等獎 |
智能型磁控釋秸稈基納米蜂窩肥 | 生命科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用于癌癥免疫治療的精準調控型納米體系的構建 | 生命科學 | 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柔性可編織高效率電熱紗線的開發與應用 | 能源化工 | 紡織學院 | 三等獎 |
吩嗪類化合物設計用于“綠氫”高效分離生產 | 能源化工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微納雜化材料技術構建空間安全衛士 | 能源化工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數字化背景下交往關系研究——基于馬克思社會交往理論的分析 | 文明文化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