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文化引領戰略,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全局性工作的突出位置,整體性謀劃、系統性推進。編制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十四五”校園文化建設專項規劃》,從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四個維度建設校園文化體系,保障校園文化高質量發展。落實學校《關于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意見》,加強文化育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細落小落實。注重對辦學理念、校史、校訓、校風等精神內容的凝練,把核心價值觀與大學傳統、大學精神有機融合。充分發揮上海市大學生藝術實踐基地、文創實踐基地,校史館、檔案館、紡織服飾博物館等的育人功能,持續開展學校口述史采集工程,深入挖掘校史中蘊含的文化育人資源。
大力營造傳承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的濃厚氛圍。攜手中共一大紀念館、瑞金市舉辦“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圖片展”等,組織“中國共產黨與紅色紡織”研討會,在校史館里講黨史、講紡織工業發展史,推進黨史紡織史校史育人同頻共振。對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扎實開展校園書店建設。持續推進“周周講”“環東華時尚周”“崇德講堂”“錢寶鈞講壇”等系列校園文化品牌建設。2021年至今,學校獲得藝術教育各類榮譽16項,完成藝術課題和基地建設共5項,深化拓展了蘇寧藝術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三個美育實踐基地,讓東華美育具有社會美譽度。藝術教育案例獲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高校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國家一等獎。
在各級黨校團校以及青年教師骨干培訓、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等教育體系中加強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提升師生文化自信。深入開展“憲法進公共空間”、國旗下講憲法等普法宣傳活動;開設紡織服飾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精品課程、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基地、設立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專項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連續舉辦9期“傳統刺繡創意設計”研培班,研培成果走進 “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北京恭王府、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藝術節等,創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原創大師劇《錢寶鈞》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的生動教材,作為學校黨委中心組學習課程以及思政實踐教學重要內容,列入教師節、新生入學、新教師上崗的教育觀摩必備內容,已連續上演17場,線上線下觀眾5萬余人次,助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