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高校中的廉潔文化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舉辦第八屆高校廉潔教育系列活動的通知,學校高度重視,在校內進行了宣傳動員,開展了知識問答和作品征集等活動,為更好地組織開展此次廉潔教育系列活動,營造學廉思廉踐廉的校園文化氛圍,紀委辦公室組織編寫了有關廉潔文化涵義的文章,希望能夠對參加活動的廣大師生有所啟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不想腐的自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要在不想腐上鞏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涵養求真務實、團結奮斗的時代新風。“廉潔”的本義即清廉、清白,常指社會個體保持自身高尚、公正、秉直、善良和儉樸的狀態,更引申為以內心的守真與守正來拒絕和排斥形形色色物質欲望、生理欲望和權力欲望的誘惑,防止勤勉良善和恬靜美好的品格修為在外在環境的熏染、驅使和玷污下,引發人們在心靈之美的追求上,出現方向上模糊、信念上動搖和品質上變化。可見,“廉潔”及其文化的建設,一般專指自我約束的道德領域,針對極易受到外界誘惑的掌握公權力的人群,也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公職人員”。在實際生活中,由于自律的形成常常需要他律的輔助,公職人員的廉潔意識也需要在普羅大眾的文化認同基礎上才能得到升華。因此,“廉潔教育”除了強調在個體道德層面的自我約束外,常常也包括在群體行為層面的外在約束機制,以及在非公權力人群中的宣介、傳播、理解和認同。
在我國,廉潔除了本義和與腐敗的相對義之外,它還被賦予當代中國政治文化的內涵。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經驗的總結,指出只有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人民民主政權,才能徹底消除腐敗和官僚主義。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鄧小平認為廉潔政治的最大障礙是干部特殊化、官僚主義、違法亂紀特別是經濟犯罪行為和一些黨員干部喪失理想信念。
廉潔概念除了字面上理解的“不貪”外,更指追求高尚生活的價值觀念以及據此所產生的道德行為和社會狀態,強調了分正謬、懂對錯、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的基本認知。廉潔教育本質上是追求美好生活、塑造心靈之美的有效途徑。它強調意志力的健康養成,并使其成為行動的方向和動力。所謂“恬靜以修善其身,廉心以淳養品格”。
與專門針對公權力人群的廉政文化相比,廉潔文化涵蓋的范圍更廣泛。對高校而言,包含了對廣大師生員工為人師表、公私分明、實事求是、堅持正義、明辨是非、勤勉務實、遵規守紀、誠實守信、勤儉節約、自律自強、志向高遠等多種要求。具體地說,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廉潔行政、專任教師廉潔施教、廣大學生廉潔修身。
黨員干部廉潔行政
黨員干部應堅持“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利益觀和公平觀。要以廣大師生的利益為中心,正確行使手中的公權力,俯下身子盡心盡職,杜絕官僚作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擺脫低級趣味,志存高遠,具備強大的抗腐蝕能力;要遵守法紀,嚴格按照議事程序推進工作,公平正派,主動接受監督;要有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勇于斗爭的奮進姿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敢于負責、勇于擔當。
專任教師廉潔施教
專任教師應恪守“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信條,弘揚甘當人梯、淡泊名利、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者傳統,秉持嚴謹治學、堅持真理、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人格魅力,教育并感染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潛心教書育人,尊重愛護學生;傳播優秀文化,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在學術活動中,自覺抵制沽名釣譽、急功近利乃至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行為,成為優良學術風氣的維護者、踐行者和監督者;在招生、考試、推優、保送等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遵守規則、公正薦才;在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公平競爭。
廣大學生廉潔修身
廣大學生應明白“志須預定自道遠、時光不負晨讀人”的道理。在“廉潔教育進校園”活動中感悟廉潔、體驗美好。以“廉潔自律、勤儉務實、誠實守信、自律自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志存高遠,堅定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甘愿為祖國為人民奉獻智慧和才能;遵紀守法,弘揚正氣,正確行使學生權利,依法履行學生義務;明辨是非,知榮拒恥,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強化責任意識、使命擔當,形成富有個性的行為習慣和文化自覺;知行合一,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勇于創新,遵從科學規律和學術規范;艱苦奮斗,熱愛勞動,從觀念、行為和本能上排斥低級趣味和庸俗享受,將高尚且美好、高雅且文明、高貴且脫俗的理想追求扎根在心靈深處、滲透進人生過程、展現給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