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守護24小時!東華駐樓輔導員工作紀實
面對校內外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
有這樣一行人
他們第一時間進駐學生宿舍樓棟
開啟24小時線下全天候陪伴
用信念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強壁壘
用責任傳遞東華人的溫暖與力量
讓我們一起走近駐樓輔導員的一天
03:00
搬運防疫應急物資、協助重點人員排摸管控、耐心安撫學生情緒……這個夜晚,對于駐樓的人文學院輔導員木拉提來說,緊張又忙碌,身穿“大白”的他衣服早已濕透。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木拉提和他的許多同事一樣,24小時在崗、在線,見過凌晨的樓棟、深夜的東華,與學生們一起守望相助,筑起校園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屏障。
“一開始也有些彷徨,但是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守護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接到駐樓通知的那一刻,這個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的“95后”身披“戰袍”,勇敢地投身到這沒有硝煙的“戰場”。
駐樓的這段日子里,木拉提曾有過身體不適,當學校準備給他所在樓棟增派人手時,他堅定地說,“我對這座樓棟學生的基本情況已經熟悉,目前各項工作開展都沒問題,請組織放心。”入駐樓棟后,他第一時間摸清楚了黨員、學生骨干以及退伍學生等基本情況,分樓層成立了志愿隊,為有序推進相關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06:30
仔細查看微信工作群內容,制定當天工作計劃,再與樓管阿姨一起對駐樓辦公室進行消殺。這已成為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輔導員葛子墨每天起床后的“規定動作”。
督促測溫、分發物資、核酸采集、抗原檢測、數據報送、心理疏導……“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跟打仗一樣”。駐樓防疫工作是緊張而忙碌的,但學生們的暖心回復,學校的真摯關懷,還有看到自己的學生勇敢地做起“大白”志愿者,這些卻也都成為這段日子里的“小確幸”。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目前各項工作都平穩有序開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贏得這場戰疫。”隔著窗戶,葛子墨遠遠地跟“戰友”相互打氣鼓勵,他們像“戰士”一樣,元氣滿滿開始一天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戰。
09:30
“如何更安全有序地組織學生進行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及時跟進宿舍各樓層不同區域的環境消殺”“從生活、心理等不同方面關心關懷學生”……在9:30的網格化管理“晨會”上,管理學院輔導員高加加把駐樓工作中的問題梳理出來,通過在線會議與同事們共同商討可進一步優化的細節和思路。收到學校啟動應急管理狀態的消息時,高加加心里又擔心又著急,她一邊線上安撫學生,一邊申請返校工作。“離學生越近,我的心越安定。”“每天的晨會讓我不斷汲取信心和力量,大家齊心協力、共克時艱,讓我感覺很溫暖。”
自延安路校區實施網格化管理以來,每天早上,輔導員們都會準時在云端相聚,通過線上“晨會”,大家一起復盤駐樓工作中的問題,反饋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實際需求,及時疏解思想困惑,協調各方資源力量,不斷改善優化工作舉措和方案,在平凡而又極不普通的駐樓工作崗位上,以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思政工作者的抗疫答卷。
11:30
“準備開飯啦!”網格化管理期間,如何將一日三餐安全快速地送到每個同學手中,這成為駐樓輔導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經過摸索和實踐,進駐九宿的人文學院輔導員穆莉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法。
進駐后,穆莉首先對樓棟內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和仔細分析。她發現本樓棟畢業生較多,結合這個實際情況,她廣泛動員和組織已畢業尚未離校的研究生黨員和即將畢業的本科畢業生黨員兩支力量,加上已有學生骨干和樓層長,共同組建了送餐志愿者團隊。這樣一來,各樓層實現了錯時段取餐,做到不交叉,盒飯運到每層樓之后,由樓層長分別放在每個寢室門口的凳子上,實現不接觸,讓同學們在疫情下也能吃得安全舒心。
“教師是一份極具獲得感的職業,看著學生們在戰疫中逐漸成長起來我感到很自豪,雖然駐樓工作十分辛苦,但你們一句真誠的‘謝謝’和‘辛苦啦’,都是我堅守的動力和堅定的信心。”在戰疫手記中,穆莉寫道。
14:00
下午,一場疫情防控主題班會正在線上進行著。“精心準備的一日三餐,承載著學校的愛和付出”“這段時間,食堂的阿姨起早貪黑,她們真的很辛苦”“晚上做核酸時遇到很溫柔的大白小姐姐,心理暖暖的”……學生們紛紛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抗疫“感言”。大家還用自己的手繪作品,將發生在身邊的感動瞬間記錄下來,傳遞同心戰疫的點滴溫暖和正能量。
“戰疫的日子里有的同學心理上難免會有些波動,在主題班會上,通過學習和交流,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合理規劃和用好大學時光,這也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一份寶貴財富。”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駐樓輔導員陳錢錢說。
輔導員們及時把戰疫鮮活素材轉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科書,積極發動班導師、專業課教師等多方育人力量,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專業特色,提煉抗疫中的典型人物事例,講好抗疫生動故事,引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和社會發展大勢,上好疫情防控這堂思政大課。
16:30
課后,一位同學向駐樓輔導員沈嘉斌進行線上咨詢。“老師,我的皮膚有些過敏,現在還能買到消炎藥嗎?”“你把具體情況告訴我,我來幫你聯系流動志愿者老師買藥。”經過登記初步病癥、聯絡志愿者、無接觸配送等環節,學生終于收到了所需藥品。這已不是沈嘉斌第一次為學生解燃眉之急。每當收到來自學生的“緊急求助“,他都會仔細地詢問,耐心地安撫,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和具體流程,盡己所能為學生解決好“所憂所盼”。
通宵陪伴心理危機學生度過難關、以“套餐制”滿足學生基本生活需求……身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大管家”,在吃透疫情防控各項嚴格要求的同時,駐樓輔導員們還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著。他們晝夜不息、步履不停,為守護每個學子的健康安全盡心盡力。
20:00
晚上,一場線上組織生活會正在進行。“我是黨員,我請戰!”“在這個時候,黨員必須得站出來!”疫情防控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力量就覆蓋到哪里。在這個特殊時期,人文學院成立“疫”線先鋒臨時黨支部,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成立“一宿臨時黨支部”,管理學院組建骨干“星火”志愿團,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成立“iSCFer·戰疫”宣傳團,在疫情防控一線筑起堅固的“紅色”堡壘。
從黎明到深夜,從線上到線下,每一次物資供應、餐食分發、核酸檢測,都有他們不曾疲倦的身影。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學生黨員程圓激動地寫道“我的快樂和滿足體現在我那一張張工作照上、一件件穿過的防護服里、一份份整理盤點的飯菜中、一聲聲同學的'謝謝'里”。
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的黨旗為特殊時期的學生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作為學院學生就業創業工作負責人,一宿臨時黨支部書記楊柳在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把黨員同學組織起來,共同做好“線上雙選會”、與用人單位線上接洽、為考研復試保駕護航等工作。
22:00
“請大家保持安全距離!”十二宿駐樓輔導員李華清正緊張地忙碌著。此時,負責核酸采樣的醫護人員到達宿舍門口。由于樓棟人數眾多,時間緊、任務重,李華清迅速組織層長、寢室長,穩中有序開展核酸檢測。三個小時后,凌晨一點,950余人全部完成核酸采樣。凌晨兩點,在兼職輔導員和志愿者同學的協助下,完成所有學生的采樣核對,并進行數據報送。
核酸篩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網格化管理過程中,組織整棟宿舍樓學生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完成核酸采樣,并及時進行信息核對和數據報送,這是駐樓輔導員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家經常要忙到深夜甚至凌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駐樓輔導員們克服重重困難,發揚釘釘子精神,關鍵時刻認真認真再認真,努力做到統計不漏一人、核實不漏一人、反饋不漏一人、督促不漏一人,為盡快遏制疫情在校園蔓延筑起堅強屏障。
24:00
駐樓的日子里,“白+黑”連軸轉幾乎是工作常態。或許只有凌晨才可以留出間隙發一發朋友圈,與家人進行溝通聯絡,亦或什么都不做,靜靜地發呆,期待著美好明天的到來……
“24小時的駐樓生活,雖然很累,但是能夠為守護學生、守護學校、守護上海盡一份力,我感覺很有意義。”“聞訊急赴義不遲,斗士誠堅共抗疫。只為心胸有大愛,師生相逢盡歡顏!”進駐留學生公寓樓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吳士明老師和管理學院輔導員花蕊感慨地寫道。
手被膠皮手套捂出皺
腳因往返搬運物資磨破皮
……
還有許許多多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
他們像駐樓輔導員一樣
在關鍵時刻勇做“逆行者”
用自己堅毅前行的身影
為校園疫情防控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更加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感謝每個默默堅守的你
期待早日重逢在
美麗的東華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