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報》刊發評論文章
《奏響東華發展的“高聲部”》
時間如同永動的齒輪,不知疲倦咬合向前。不知不覺中,新的一年悄然來臨。
著名作家麥家在小說《人生海海》中說,“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翻檢新聞年歷,盛事踵至,步步驚艷,不難發現,我們共同走過的2021,飽含艱辛與汗水,也寄予夢想與光榮。
深學細悟黨的百年奮斗征程,沉淀在歲月中的紅色精神從“書本本”走入“心窩窩”,落地見效的“我為師生辦實事”打通立心與力行的“任督二脈”。
70周年校慶再次喚醒海內外東華人的青春記憶,“世界那么大、東華是我家”引發無數人共鳴,“我和我的東華”情結在東華人心中拔節生長;
“十四五”規劃綱要高位引領,奔向美好的未來,我們心有所信,志有所向,行有所依;
新增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和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革新疏渠引流,優質教育資源源源觸達莘莘學子;
斬獲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評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牽頭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東華人點燃“創新引擎”,彰顯了“自主創新”的東華精度。
伴疫年代,我們“一邊撐傘”“一邊干活”。當歌當書的成績清單背后,是我們眾志成城的攻堅克難,是我們跋涉而過的風雨兼程。此情此刻,我們理應朗聲眾呼。請許允我們珍視這一點小雀躍,這并非在既往中陶醉徘徊,而是為前行注入信心。
每一次歷史性的抵達,往往意味著雄壯的出發。2022,帶著其荷載的夢想即將上線。站在新起點上,東華大學“十四五”從開局之年邁向關鍵一年,攻城拔寨和奮力摸高在此開啟。
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前行之路,從來不是鮮花一徑,而是叢莽密林。“發展困局、資源危局、環境變局”,“局局”都是“臘子口”。問題在當下,答案在未來。以“只爭朝夕”構建“時間邏輯”,以“學科統領”構建“戰略邏輯”,以“改革創新”構建“動力邏輯”。這是破壁除障打通未來的密碼,這是消瘀散結連接夢想的“神器”。
鼓角錚鳴,走在奮進的延長線上,我們已然聽到船頭敲擊出的激越鼓點。時間不喜歡懈怠者,劍及履及的篤行,是對國與校最長情的告白。一切發展,其來有自。我們深知,時代千變萬化,但總有一些價值理念亙古不變,比如投機永遠不會成為時代的風潮,實干才是發展的硬核支撐。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腦中永遠有任務,胸中永遠有激情。”伴著時代鼓點我們勝利抵達昨日之明日,駛向下一個時間渡口,我們又該擁有何種態度?多接“燙手山芋”,才能練就“大心臟”,磨出真本事。“魔鬼在細節”,你有多認真,人生就有多瑰麗。時間在哪里,未來在哪里,時間的因果律永不失靈。初心滾燙、逐夢熾烈,揚帆遠航的動能綿綿不絕。
“相信未來”,這是詩人的禮贊;“明天會更好”,這是歌者的愿望。邁入新年,新的風口來臨。借勢重大國家戰略,扣準時代脈搏,重塑發展版圖,奏響東華發展的“高聲部”。因時乘勢,對于即將綻放的日子,我們內心爍亮,信心滿懷。
無需特意告別,2021行將逝去;不必刻意擁抱,2022倏忽而至。在這縱情而深重的時刻,我們發現一切告別都是一種砥礪,一切開始都是一種投奔。
東華大道道旗嫣紅為寒冬平添一抹暖意,鏡月湖浮光躍金閃耀東華奮進光芒。在此,我們謹用“東華體”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心情楚天闊,事業奔大流”!
(文章刊載于《東華大學報》第4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