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長舒慧生參加教務處黨支部“我為群眾辦實事”
黨史學習實踐活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本科教學也處于教學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階段。副校長舒慧生自3月份以來,帶領教務處黨政班子主要負責人以“解決學院人才培養的真問題,扎實推進一流本科建設”為重點實事活動,主動“上門”聽意見,先后至人文學院、服裝學院、計算機學院、信息學院、外語學院、理學院、化工生物學院、環境學院、材料學院等9個學院開展面對面座談會,就學院在“十四五”發展、“雙萬計劃”建設、專業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本科招生、學生就業等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入調研和交流。
(舒慧生在部分學院調研)
在人文學院、外語學院、服裝學院調研時,舒慧生指出,人文社科在學校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專業、學科的發展中要合理調整規劃,改變思維方式,與時俱進,將學院的發展融入到學校、上海、國家層面的發展形勢之中。他強調,學院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要找長處、補短板,以推進新文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優化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教師全員參與課程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和模式創新,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提升學院辦學水平,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
在計算機學院、信息學院、理學院、化工生物學院、環境學院、材料學院調研時,舒慧生肯定了各學院在“雙萬計劃”申報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學校的辦學定位是以工為主,工、理、管、文協調發展,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各學院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系列文件的要求。面對學校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學院要強優勢、創佳績,主動調整專業發展方向,以一流本科建設工作為有力抓手,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不斷推進機制與體制創新,構建高度開放、深度融合、多元協同、有效適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滿足國家重大工程技術和重要科技攻關項目需求的工程領域領軍人才,引領相關行業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的強國戰略目標。
面對黨史教育“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大考,教務處堅持以服務教學為中心,厚植為師生服務的情懷,以“務實、創新、精細”的工作作風,還將繼續開展“解決教師教學中的難題,助力打造一流金課”“解決事務辦理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師生獲得感”等多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黨史教育的“答卷”寫在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初心里,也寫在推動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使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