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首屆“僑青文化節”閉幕式暨松江校區“同心之家”掛牌儀式舉行
5月27日下午,東華大學首屆“僑青文化節”閉幕式暨松江校區“同心之家”掛牌儀式在松江校區圖書館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崔運花,上海市僑聯海外聯絡一部部長沈琦琦,上海市僑聯青年總會會長姚珩出席并講話。校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朱英,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施敏俊,圖書館館長、九三學社東華大學委員會主委方建安,校僑聯主席朱利民,致公黨東華大學委員會主委楊曙光,知聯會常務副會長鐘躍崎,市僑青總會、統戰部、圖書館和相關黨派團體負責人、代表,海歸青年教師代表共同參會。會議由校僑聯副主席、圖書館副館長吳狀春主持。
(閉幕式現場)
崔運花指出,東華大學首屆“僑青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是“統戰部搭臺,學校僑聯發揮‘橋頭堡’作用,歐美同學會分會、知聯會、致公黨委員會和致公黨松江總支等黨派團體協同聯動共同努力的結果”,本屆僑青文化節充分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海歸青年在活動組織中挑大梁、唱主角。新一屆青委會班子和相關黨派團體青年骨干在擔當協同合作中鍛煉成長,充分展現了海歸青年的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二是堅持個人成長成才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統一。“僑青文化節”成功打造了僑聯品牌項目“青僑問道”和致公黨委員會品牌項目“僑海講壇”,進一步深化了僑聯青委會品牌項目“僑青論壇”,在有效助力海歸青年成長發展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三是在開放共享中構建新發展格局。“僑青文化節”堅持“開放共享”的理念,以“校內聯動”+“校校聯動”+“校地聯動”的三聯動機制,打破高校的“資源圍墻”,在推進地校統戰共同體建設、緊密聯動G60科創走廊和融合多學科優勢資源助力長寧國際精品化城市建設中開啟了資源共享之路。她代表學校黨委提出兩點希望:一是要繼續深化“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推動學校僑聯建設更上新臺階;二是要以更高站位認識高校僑聯所處的新時代背景和責任使命,同時要以更大格局謀劃海歸新僑培養和作用發揮工作,特別要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凝聚僑心僑力僑智,積極為東華、上海、國家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獻禮。
沈琦琦對東華大學首屆“僑青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她寄語學校海歸青年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有所作為做長寧與松江兩校區的聯通者,做學校青委會與上海市僑聯青年總會聯通者,聯通上海與全國,聯通國內與國際。姚珩介紹了上海市僑聯青年總會未來五年發展綱要,希望東華大學僑聯青委會做強基層組織建設,擴展工作面,全方位參與市青年總會工作,組織引領廣大僑界青年,不斷總結青委會工作經驗,利用好青年總會網絡以及長三角區域和海外友好僑社的兩張僑青網絡,在僑聯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朱利民、游正偉、楊曙光、楊建平和劉晨澍分別代表僑聯、青委會、致公黨委員會、歐美同學會和知聯會進行了交流發言。
(“同心之家”揭牌儀式)
崔運花與方建安共同為“同心之家”揭牌。學校在松江校區圖書館內設立“同心之家”, 為各民主黨派、統戰團體成員提供開展學習、組織活動、座談研討和聯絡聯誼的場所,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
會上,東華大學僑聯青委會宣布成立了“未來創意”和“新興材料”兩個專委會。“未來創意”專委會擬面向數字化創意、可持續時尚、未來生活設計、未來時尚傳播、未來創意產業等領域,整合設計學、管理學、傳播學等人文社科僑青資源,通過設計創新與知識賦能,推動長寧國際精品城區建設;“新興材料”專委會擬面向環境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深海深地深空等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新材料,充分發揮廣大僑青學緣多樣、思維活躍、視野開闊、緊跟前沿的特點,以東華新興材料助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會后,與會代表共同參觀了東華大學留學歸國青年教師科研成果展。
大家觀看了首屆“僑青文化節”視頻短片回顧。本屆“僑青文化節”從5月10日啟動以來,共歷時三周,高質量地組織了16場精彩的主題活動,500余人次參與其中,充分展現了學校海歸青年的青春與活力、責任與擔當,得到了上海市僑聯,長寧區、松江區統一戰線的高度關注和好評。學校僑聯將繼續與地方僑聯和校友會加強工作機制建設,以僑青文化節及各黨派團體品牌項目為平臺,凝聚僑心僑力僑智,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