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生命教育的五W”正式開班
5月23日,由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委托、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范中心(東華大學)承辦的“生命教育的五W”共學共創工作坊在東華大學長寧校區舉行。生命教育專家陸曉婭老師受邀成為此次培訓的主講教師,培訓學員為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30所高校的44位心理教師和心理輔導員。開班當天,東華大學學生處處長廖麗金老師出席致辭,東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曹寧寧主持。
(陸曉婭老師與學員共學共創)
開班儀式上,廖麗金致歡迎辭,從我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架構出發,基于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危機發展情況、后疫情時代大學生生命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提出本次工作坊的重要意義,強化本次培訓的目標與最終愿望。隨后,陸曉婭老師簡述工作坊的設想,以過往生命教育方式的探索經歷為引,介紹此次共學共創新嘗試的由來,激發學員們對生命教育必要性與實施方式的思考。曹寧寧主任則為學員們解讀了此次工作坊的目標,提出盤活教育資源、突破固有傳統教育思維、在生命熱情中共學共創的美好愿望。
與課程培訓不同的是,此次工作坊邀請學生加入。學生作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對象,與學生對話就成為了生命教育設計的必要環節。一方面,學生充分表達對于生命教育的需求與觀點,另一方面,學生協助評估教師學員共學共創的生命教育方案。工作坊貫徹“教育3.0”理念,打破傳統教學的固有思路,為生命教育注入新活力。工作坊通過實地探訪墓地以實踐教育資源,與“教育3.0”的觀念相互強化。工作坊邀請學員與主講教師共學共創,深度發掘并運用個人生命經驗于教育中。
此次培訓模式以共學共創為核心,以學員為中心的理念貫穿整個工作坊。無論是小組團體建立,還是個人生命故事與團體生命故事的交融,都使學員與主講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建立起了充分表達、真誠傾聽、彼此學習、共同學習的伙伴關系。而學員們也被激發,帶著交流碰撞中的新感悟、新思考,調動個人生命資源,認真共創基于學生現實的生命教育方式。正如過程中所呈現的那樣,“生命教育不在課堂,而在于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