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師為師,讓入職“第一課”走深走心走實
——我校新教職工入職培訓持續開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以錢寶鈞為代表的老一輩中國紡織人,始終將個人價值與祖國、人民的需求緊密結合,于艱難困苦中創開拓偉業 ,為我們指引報國方向!”觀看新教職工入職“必修課”《錢寶鈞》后,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徐少東感慨道。2020年新教職工入職培訓開班以來,師德師風專題培訓、能力培養與規范學習以及專項培訓依序開展,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組織召開了十余場輔導報告、儀式教育、實務培訓。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入職教育培訓,創新探索多種新形式,將入職教育走深走心走實,上好為人為師為學的第一課。
精神洗禮:跨越時空的對話
9月27日下午,原創大師劇《錢寶鈞》以特殊的形式與新教職工們“見面”。作為備受期待的入職教育“人氣”課程,今年大師劇《錢寶鈞》首次走上“云端”線上展演,178名新教職工在松江校區圖文信息中心第一報告廳共同觀摩學習。
大師劇生動演繹了錢寶鈞與祖國命運緊緊關聯的一生,層層推進的劇情,讓在座的每個人都沉浸于一代大師的報國夢想、教育理念、科學精神及人文情懷之中,感受著錢寶鈞對祖國、對事業、對師生、對家人深沉而雋永的愛。
觀眾中坐著一位特別的嘉賓——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崇德講堂”導師王依民,作為錢寶鈞先生的學生、劇中的原型,這是他又一次與新東華人一同觀看大師劇《錢寶鈞》。落幕后,他走上講臺傾情講述劇目之外“背后的故事”,用鮮活的事例分享恩師錢老的愛國情懷、大師風范,謹終如始、晨兢夕厲的治學態度,為人師表、甘為人梯的高尚師德,并勉勵青年教師要立志高遠,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執著潛心治學。
“在生活中的錢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錢老對您從事教書育人這份事業的影響是什么?”新教職工與王依民深入交流。觀看結束后,新教職工感慨萬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王剛說,“錢寶鈞先生是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淡泊名利一心為國,突破了國外的“卡脖子”技術,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科研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突破!”
(新教職工觀看大師劇《錢寶鈞》)
求知求真:思想碰撞的啟迪
9月29日下午,新老教師的“面對面”交流座談會在松江校區召開。座談會上,在“崇德講堂”導師、退休老教授人文學院賀善侃、化工生物學院袁琴華的身邊,圍坐著求知若渴的東華新“青椒”。
“師德——教師素質的靈魂”,賀善侃從敬業、育人、師表和師風四個維度把何為“師德”說清說透,更是勉勵青年教師要以“博學”作為履行師德的有力支撐,永葆勇于創新、奮發進取的精神姿態。袁琴華從攻克國家國防和航天科技領域重大課題的科研工作說起,用自己的故事闡釋了科學工作者應有的嚴謹、拼搏、創新、協作精神。
“如何實現身份轉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怎樣讓教學、科研、思政工作齊頭并進”、“課程思政應從何處切入、融合”“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如何成為學生思想的引路人”面對這些提問,兩位老教授一一回答,侃侃而談,新教職工在暢談對話中收獲著思想的啟迪。
(“引領對話”導師交流座談會)
熔鑄信念:在行走的講堂中淬煉理想
“從小就聽母親講過共產黨人在周公館工作時的艱苦,今日終于來到這里。在當時的工作環境下,他們仍舊熱愛自己的事業,這讓我們很感動。”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新教師唐衛在參觀周公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時這樣感嘆。
“我們在感恩和平、感懷幸福生活的同時,要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志存高遠,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精神,成為戰勝任何困難艱險的中流砥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教師楊愛武在中共一大會址參觀學習時有感而發。
“四史”學習教育的必修課走進了今年的入職“第一課”,一場場生動別樣的實踐學習將新教職工帶到了上海的紅色教育基地,主題實踐研學如火如荼開展。中共一大會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在這里加深對黨史、國情的認識,扎根大地,躬身力行,把實踐成果深化為堅定的理想信念,轉化為鮮活的教學科研內容,內化為育人育己的行動自覺,在行走中筑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思想根基。
(新教職工開展主題實踐研學)
入職培訓還將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以及向“全國優秀教師”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不斷涌現的優秀教師為典型模范,形成以師為師、以德育德的向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