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華夏衣裳”中國高等院校服裝史教學與學術研討會舉辦
9月26日至27日,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東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東華大學期刊中心承辦,全國74家高校協辦的首屆“華夏衣裳”中國高等院校服裝史教學與學術研討會成舉行。本次研討會以騰訊視頻會議形式進行并通過東華大學出版社B站官方賬號進行直播。31位知名專家與會,圍繞“史學研究、教學探討、創新設計”三個主題進行了交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東華大學期刊中心主任王克斌、東華大學出版社副社長(主持工作)陳珂、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紀曉峰在開幕式上致辭。方曉風談到,對高等教育而言,教學是最重要的根基,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學方式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圍繞教學的研討非常必要,也有很好的現實意義,希望設計類專業課程建設能走上一個新的臺階。作為承辦單位,陳珂、王克斌認為,當前開展服裝史方面的教學與學術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家努力將本次研討會更好地傳播出去。紀曉峰表示,服裝史是服裝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對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這次盛會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
(線上研討會現場)
在史學研究主題,清華大學臧迎春教授以近現代中法女裝文化比較為基礎,探討東西方服飾文化的外在表象和深層的美學思想。東華大學李甍副教授闡述《輿服志》與中國古代染織服飾史研究的關系,探討如何將《輿服志》用于冠服的具體形制、發展演變、表現形式、分等分類等方面的研究。韓國檀國大學校崔然宇教授分享了檀國大學校傳統衣裳系和校博物館所屬服飾研究院研究者的合作下,用服飾實物來進行教學,成為該校服裝史研究領域的一個特色課程。中國傳媒大學張玲教授從服裝“形制”的定量化研究入手,依托考古發掘的南宋女裝實物,結合圖像及文獻證據,對宋代女性服飾風尚加以評價。
在教學探討方面,清華大學賈璽增副教授以在清華大學的教學經歷,闡述如何從服裝史、紋樣史、流行時尚三個研究方向構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知識研究體系,如何將三者融合為創新設計服務。同時,通過教學實踐案例對中國服裝史課程的知識構建與教材建設進行闡述,探討服裝史論教材叢書中的中外服裝史、中國服裝史和簡明版服裝史系列教材的寫作特點,從中展示中國服裝史課程的知識構建與教材建設過程中的科研與教學融合過程。
從創新設計視角,清華大學魯閩教授闡述了新中式設計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在傳統美學范式下,如何運用現代設計方法、材質及工藝等去演繹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精髓。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通過對傳統紋飾概念梳理挖掘背后所隱藏的文化、宗教、社會內涵,探討了傳統服飾紋樣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對現代設計具有重要價值。中國美術學院陶音教授介紹了中國美術學院染織服飾設計專業的東方設計體系教學理念,分享了教學中追尋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創新之間的融合的教學特色。
會議最后,周德紅向與會者表示感謝,希望今后加強交流,出版社將搭好平臺、促進合作。本次研討會吸引了多方關注,僅“‘華夏衣裳’中國高等院校服裝史教學與學術研討會”開幕單日,在東華大學出版社B站收看直播人數達十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