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參與·傳承 老僑新僑話今昔
東華大學僑聯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
7月9日,在上海市第十二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東華大學僑聯在松江校區舉行“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圍繞“見證·參與·傳承 老僑新僑話今昔”展開交流與討論學習。黨委統戰部負責人、僑聯班子成員和委員、學校老歸僑和新歸僑代表等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
如今已83歲高齡的東華大學僑聯榮譽主席、印度尼西亞老歸僑陳雪英,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東華大學僑聯的建立和發展史,尤其在早期條件有限時建立高校僑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幾年,東華大學僑聯的不斷發展、成熟,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和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上海發展也日益開放,高校僑工作也在隨著新形勢不斷創新發展。
中國僑聯委員、東華大學僑聯主席、英國歸僑朱利民講到,在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歷史背景下,回望東華僑聯歷史,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代又一代的前輩為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東華僑聯也將按照“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安排,注重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為僑服務能力和水平。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將堅守育人的初心使命和科研報國情懷,繼續為上海“四大品牌”建設貢獻自己最大的努力。
即將榮休的東華大學僑聯副主席、美國歸僑邱夷平說,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我曾在美國留學、工作18年,2003年回國一直在東華大學任教17年。回顧這段時光,親歷并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變,我們積極履職盡責,做好為僑服務、建言獻策并能得到采納,倍感榮幸。在連續九年帶領援疆團為新疆地區紡織產業發展助力的過程中,深感東華紡織人的責任和力量,未來還將繼續為之努力奮斗。
東華大學僑聯副主席、美國歸僑史向陽說,留學美國時所在的密歇根是一個安靜人稀少的地區,2008年回到祖國、來到上海和東華覺得特別親切。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從工作中也體會到外國人更加愿意來我國談合作促交流,我們也有底氣有信心主辦一些項目合作和牽頭國際會議。回國12年,回看過往歲月,見證上海開放發展,有幸能在科研崗位上作出點滴貢獻感覺特別自豪。
與會成員就相關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和交流。通過此次“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僑聯成員更加堅定信心和方向,將僑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繼續傳承,主動將責任扛在肩上。
據了解,東華大學現有新歸僑29人,老歸僑4人,僑眷250余人。學校于1982年12月成立僑聯絡組;2004年11月,東華大學歸國華僑聯合會正式成立;2017年5月,東華大學僑聯青年工作委員會建設成立。在學校黨委、統戰部和市僑聯的領導下,東華僑聯積極開展華僑僑眷的服務工作,做好黨聯系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同胞的橋梁和紐帶,涌現出“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中國僑界貢獻獎”“上海市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等先進個人,曾獲評“上海市僑務工作先進集體”,不久前榮獲“上海市僑聯系統先進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