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師生對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反響熱烈
熱議政府工作報告教育話題
因新冠肺炎疫情推遲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分別于5月21日、22日在北京開幕。東華大學廣大干部師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收聽、收看,關注“兩會”召開,深入學習“兩會”精神,廣大干部師生對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反響熱烈。
校黨委書記劉承功說,“兩會”是我們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當前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今年“兩會”的勝利召開對于提振全國人民全面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扎實做好“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布局各項工作的信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推進世界范圍內的抗擊疫情和經濟復蘇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從教育工作來說,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教育工作的主題主線,也是東華大學的努力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作出貢獻。我們要聚焦“質量提升”,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統領,全面對標“雙一流”建設要求,實施“奮進東華”行動計劃,努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持續鞏固和強化“現代紡織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基礎和領先優勢,依托“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學校在世界紡織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在材料、設計等各學科領域聚焦重點主流方向,不斷優化學科戰略布局,深化政產學研合作,著力形成新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我們還要聚焦“公平發展”,進一步發揮大學教育、科技、人才等資源優勢,在對口支援、定點扶貧、加強農村和貧困地區人才培養、促進邊疆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充分體現東華大學的擔當作為。
校長俞建勇院士說,今年的“兩會”是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彰顯了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取得的戰略成果,展示了我們克服嚴重公共衛生安全危機、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能力。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在這樣時代背景下召開的“兩會”必將進一步凝聚民智、匯聚起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結了今年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提出“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報告提出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再次強調“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作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東華大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踐行教育初心和使命,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統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把高水平學科建設作為學校事業發展的“綱”,以學科建設為統領,以隊伍建設為核心,統籌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合作交流五大職能建設。面對受全球疫情沖擊的嚴峻形勢,學校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兩個大局,做好“奮進東華”行動方案和“十四五”規劃等事業藍圖的描繪,謀劃做好資源與服務、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等各類事業要素保障,凝心聚力,實干為要,不負師生員工的期待,履行好社會責任,打好幫扶云南鹽津的脫貧攻堅最后決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上海市政協常委、圖書館館長方建安說,這次全國“兩會”開幕式上,都有一分鐘默哀環節,以此表達對抗擊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生命的尊重。困難從來都是我們取得更大勝利的前奏,挑戰更是我們更加堅強的磨刀石。在疫情全世界蔓延、中國常態化防控的當下,特殊之年的特殊“兩會”強信心、聚人心、筑同心。面向未來,針對疫情后可能會出現的“逆全球化”甚至“去中國化”趨勢,我們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盡快克服疫情消極影響,積極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積極發展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率,為“十四五”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
上海市人大代表、科研處處長王宏志說,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順利召開,是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一個標志性體現。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城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措施下,要努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用科技創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實現全年工作目標。而高校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我們更應加倍努力,面向國家、地方、行業的重大需求,針對“卡脖子”核心技術,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松江區政協常委、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孫志宏說,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之時,我國“兩會”勝利召開意義重大,不僅增加了全國人民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信心及決心,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迎接各種挑戰,戰勝各種困難,奔向小康社會。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了疫情,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保障,這充分反映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疫情發生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產生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及時應對,始終把民生問題作為政府工作的導向,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各種政策保障和解決措施,重點突出,精準施策。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億萬人民的齊心協力,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長寧區人大代表、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峰濤說,5月21日、2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順利開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召開,肩負謀劃部署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重要使命。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我對此次“兩會”充滿期待:首先,期待在疫情防控等公共衛生領域實現制度創新,為科學防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期待在減稅降費、保障民生、扶持中小企業等領域出臺給力措施;第三,期待保障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期待在改革開放方面更上一層樓——以開放應對逆全球化,以改革激發發展潛能;第五,期待在大國外交方面制定適應新形勢的戰略舉措,突破全球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抬頭困局,使中國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啟航者。
2019年全國優秀教師、紡織學院教授郁崇文說,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進展。因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的2020年“兩會”順利開幕。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國制度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實踐證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顯著優勢,就能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堅實支撐。“兩會”的召開,必將對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西遷精神”,扎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紡織學院高技術紡織品系黨支部書記孫寶忠說,在這個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時期,聽到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倍感振奮,對國家未來發展也更加充滿信心。報告提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作為“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做好立德樹人大文章,寫好就業服務篇章,把政府的部署安排落到實處,把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向往變成現實。
2019年上海市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材料學院研究員肖茹說,2020年全國“兩會”的開幕有著特殊意義,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社會逐步恢復正常狀態最積極的信號。當前,國家積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做好科研為己任,在學生培養方面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科學研究方面更加關注和聚焦國家重大需求,進一步提高科研質量,引導學生練好過硬本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發展規劃處處長張清華說,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日前正在順利進行。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規劃即將啟動之際,又基于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今年“兩會”意義重大,必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當前,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發展定位與思路更加明晰,內部治理更趨合理,學科專業布局持續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進,教育教學成果顯著,師資隊伍實力持續增強,圍繞重大需求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資源要素配置與使用模式持續優化,學科特色文化得以傳承創新,等等。展望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我們還面臨著諸多艱難險阻有待跨越,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統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學校綜合改革,砥礪前行,拼搏奮進,加快發展步伐,早日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奮斗目標。
教務處處長徐廣標說,今年“兩會”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努力并付出犧牲,疫情得以有效防控的背景下召開的,備受矚目,也讓人倍受鼓舞。此次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回顧了去年和今年的工作,明確了今年的目標任務,充分體現了我們獨特的政治和制度優勢,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總理的報告特別提到要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的人才培養,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們要把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抗擊疫情的精神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立德樹人,認真總結疫情期間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主動求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東華大學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學生處處長廖麗金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系統總結了過去一年我國各方面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對下階段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求真務實的作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之年。報告強調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推進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為我們接下來的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處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高校思政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兩會”精神的指導下,我將繼續聚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對標新時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擔當和責任要求,立足思政教育“供給側”改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和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寫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奮進之筆”,努力為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質增效”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學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嚴軍說,今年的“兩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的一次重要會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民生、穩定的高度重視,更體現了實事求是、執政為民的責任和擔當,令人振奮。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作為高校就業工作者,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既充分認識到當前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又看到國家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促進就業等有利因素,在堅定信念、勇于擔當、危中尋機、深入調研、一生一策、困難群體重點幫扶等方面抓實做好,確保2020屆畢業生順利、平穩就業。
研究生部主任俞昊說,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備受關注。報告總結了在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抗疫工作戰略成果,也對過去一年的工作情況和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進行了闡述。印象最深的有兩個關鍵詞:一個關鍵詞是“改革創新”,通過各項改革舉措來推動經濟發展,勇于改革,向改革要紅利。在政府建設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作中,高校大有可為。另一個關鍵詞是“就業”。在“六穩”、“六保”中,都把就業工作放在了首位,可見今年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對于我們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來講,夏季畢業季即將到來,如何在疫情情況下保障今年畢業班學生按期畢業、順利就業,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在國家“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的大局中做好自己的工作。
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季誠昌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這次“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工作總結中也提到我們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于醫衛防護科研成果有著更加急切的需求,我們東華科研工作者也為此做了不少工作。接下來,我們應該按照黨和國家部署,進一步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力度,提高轉化效率,強化制度保障,引導更多教師積極投身到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去,用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服務國計民生做出更多貢獻。
材料學院教授孫賓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教育方面提出了推動教育發展和質量提升的思路和要求,其中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重要內容。作為高校的科研工作者,重要任務是做先進性前沿性基礎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把學術研究用于教學,提升學生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幾年,國家也在倡導鼓勵高校科研工作者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支持支撐我國高科技產品的發展,逐步發展為科技強國。我們團隊正在推進綠色高效型鈦系催化劑的中試產業化,努力實現其產品化、商品化,期望能為聚酯材料產品,滌綸、礦純水瓶等民生用品的無重金屬化,綠色、不影響健康做出貢獻。我們將按照黨和國家對科研工作者的期望和囑托,進一步堅持科研服務為民,同時繼續加大把科研成果用于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養力度,反哺教育教學,加強和提升學生專業理論與工程化實踐,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更多貢獻。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治東說,今年“兩會”是在一個具有特殊歷史背景下召開的,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今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之年,在此基礎上確立抓“六穩”、“六保”,優先穩就業保民生,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勾畫了實施路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描繪了藍圖。對于我們馬克思主義學科和馬院教師而言,要進一步按照黨中央和國家的決策部署,著眼“十四五”教育規劃,持續抓牢抓實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堅持上好立德樹人關鍵課,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化工生物學院黨委書記宋麗貞說,2020全國“兩會”在非常時期召開,意義非凡,報告充分突出了民生、就業、脫貧攻堅,系統全面,直面挑戰,催人奮進。一分鐘的靜默中傳遞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力量。報告中傳遞的政策紅利也為抗擊疫情、打贏經濟復蘇仗指明了方向。2020年,我們同時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防疫和發展任務更重,但是中華民族向來不畏艱難險阻,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總理在報告中提出要“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作為基層學院黨委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鞏固擴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完成好“十三五”規劃的同時做好“十四五”規劃,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黨建引領學科發展,扎實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建設“奮進東華”和實現東華夢、中國夢而努力。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李俊說,2020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對我們高校教師而言,我們將繼續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持續推進“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在線教學的新實踐、形成在線教學的新范式;要持續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各環節,繼續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報告還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為歷史最高,我們要積極落實“穩就業”,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立足服裝學院“設計學”學科特色,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在落實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同時,為時尚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學校掛職云南鹽津縣黃草社區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校團委專職團干部董曉光說,2020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使命在肩。決勝激發擔當,決戰煥發韌勁。“兩會”召開,民情、民心、民意、民力、民智將得到空前匯聚,一定將迸發出空前的人民力量。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解決絕對貧困到解決相對貧困,為貧困治理提出了系統完備的綜合解決方案,內容包括從脫貧攻堅方面“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從教育方面“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從社會保障方面“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從消費方面“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5G應用”等。這既是對當前工作的明確要求,更是未來努力方向的重要遵循。作為一名基層一線掛職干部,我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團結凝聚身邊的扶貧力量,圍繞“兩會”確定的路線圖不懈奮斗,為決戰脫貧攻堅做出應有的貢獻!
計算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華婷說,2020年全國“兩會”在萬眾期待中順利開幕,通過政府報告我們可以更好地總結發展成就、積極謀劃未來工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教育工作取得成績和存在問題的分析,既提振了民眾的信心決心,又彰顯了教育者的初心使命。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我們要緊密結合國家發展的現狀、需求和規劃來開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守正創新,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抓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小目標筑成國家的大夢想,用每一個個體奮發向上的姿態匯聚成奔騰向前的時代洪流。讀懂兩會就讀懂了中國,看到青年就看到了未來,教育的發展需要全體教育者凝心聚力,與國同夢,因夢而奮斗!
2019年上海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信息學院專職輔導員郭姍說,在這個特殊背景、特殊節點下,2020年全國“兩會”在萬眾期待中順利召開,向世界傳遞了一個積極正能量的信號,表明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要“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正如秦和代表提到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發生了根本改變,更需要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關注教育的質量和效益。特別是今年兩會熱詞“教育現代化”,給我們接下來的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疫情大考下,我們要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上好網絡思政教育大課,讓傳統有溫度的“面對面溝通”結合新形勢新技術拓展為有深度的“鍵對鍵教育”,有高度的“屏對屏引領”,形成一股網絡育人合力,為實現教育強國夢而不斷奮進!
人文學院團委書記、專職輔導員李華清說,因為疫情推遲兩個多月的“兩會”終于開幕了!此刻正值初夏時節,各地復工復產加快推進,神州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美麗的東華校園迎來了一批批學生返校復學,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與熱鬧,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我們知道初步勝利來之不易,“兩會”順利召開更加堅定了我們砥礪前行的信心與決心。櫛風沐雨奮進路,同舟共濟再揚帆。今年“兩會”上,脫貧攻堅、全球戰疫這兩個關鍵詞吸引了我的高度關注。作為高校的一線輔導員,我們要以“兩會”精神為指導,給學生講透徹“全球抗疫”和“脫貧攻堅”背后大國擔當與人人奮斗的感人故事,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做新時代的奮斗者,把青年理想融入國家的宏圖偉業,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征程上揮灑青春汗水,綻放青春芳華!
校研究生會主席、材料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任毅說,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將圍繞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展開。作為一名高校學生,我比較關注教育領域相關政策,去年全國“兩會”指出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各地陸續出臺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疫情時期的在線課堂也第一次大面積地探索“互聯網+教育模式”……這些嘗試對于平衡全國的教育資源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最近美國針對華為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而這會對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有巨大的隱患。我將認真學好科學知識,樹立科技報國志向,努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外語學院2017級本科生柯珂說,在今年的“兩會”開幕式上,向所有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悼念,令我動容不已。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展現了2019年至今中國的斐然成就,同時也直視問題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面對疫情“加試題”的考驗,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度重視強化就業創業、民生保障、經濟發展等領域政策,為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我們有決心與能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是國家給全國人民的承諾與堅實支撐。我堅信: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夢想在前,使命在肩。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積極踐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讓青春激情燃燒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