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 | 東華大學:初心使命永不渝 責任擔當共奮進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東華大學緊密結合學校實際,聚焦主題主線主旨,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重點措施貫通起來一體推進,切實用新思想指導管黨治黨新實踐,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建設“奮進東華”匯聚磅礴力量。
一、真學真懂,理論武裝有收獲
精研細讀深入學。通過邀請專家輔導報告、讀書班、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研討、個人自學等方式深入學,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校領導班子累計組織集中學習研討活動18次,先后邀請6次黨委中心組學習集中輔導報告。依托學校“學用新思想,奮斗新時代”宣講團,開展主題宣講18次,各二級單位黨組織開展學習研討240余次,黨員同志們談體會、找辦法、達共識,切實增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上海市“學用新思想,奮進新時代”宣講團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陳錫喜受邀作專題輔導報告)
典型引領示范學。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學校積極挖掘勞模和工匠文化資源、紅色育人資源,先后開展“我和我的祖國”主題黨日、“奮斗的我,最美的國”主題宣傳活動、“給00后講講共和國”特別節(jié)目,為新進教師和新生展演原創(chuàng)校園大師劇《錢寶鈞》,舉辦“牢記初心使命 追夢紡織強國”示范黨課,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現(xiàn)場學習會等,近600場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和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師生學習榜樣模范先進事跡。新中國首批博士、理學院退休教授李紹寬,“三代東華人奮斗70年專攻一件事 小小碳纖維撐起大國重器”,云南扶貧駐村掛職干部,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等一批校內典型人物宣傳,以身邊人身邊事教育鼓舞黨員,切實增強學習教育親和力感染力,傳遞“初心”的溫度和“使命”的力量。
(“牢記初心使命 追夢紡織強國”示范黨課現(xiàn)場)
(新中國首批博士、理學院退休教授李紹寬(右一))
豐富載體促進學。全天候、全覆蓋的學習教育離不開多載體、多方式,學校先后組織師生赴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陳云紀念館等地開展現(xiàn)場教學,觀看《初心永恒》等專題片;舉辦“偉大開端”圖片展、主題書展、紅色長廊主題展等;結合專欄網(wǎng)打造學習教育“隨身課堂”實現(xiàn)線上線下融合,依托“易班”平臺推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故事”;開展“教授紅色講堂”、黨的理論知識競賽等,實現(xiàn)了校內校外互補、線上線下聯(lián)動,帶領全體師生深入學習,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
(參觀紅色紀念館開展現(xiàn)場教學)
融會貫通持續(xù)學。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校領導分赴8個研討會場,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立德樹人“大學習、大討論、大落實”,與各學院部門負責人就如何用黨建和思政工作引領“雙一流”建設、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將“課程思政”建設與“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實處等進行分組研討,轉化學習成效,抓好“大落實”。全校21個二級單位黨組織共組織90余次立德樹人專題理論學習,緊扣立德樹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立德樹人“大學習、大討論、大落實”分會場)
二、細查深研,直面問題見真章
調查研究落實落細。重點圍繞解決師生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面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學校改革發(fā)展遇到的瓶頸性問題等內容,深入基層問需問計,全校共確定調研主題268項,開展現(xiàn)場調研735次,其中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完成實地走訪80余次,參加支部活動20余次,面對面對接一線師生員工問需問計800余人次。在調研基礎上,全校各級領導干部和黨支部書記結合感悟講初心使命,聚焦主線講認識體會,帶著問題講差距不足,貼近工作講思路舉措,其中各級領導干部講專題黨課115場,基層黨支部書記講專題黨課287場,進一步擴大調研成果輻射面。
(學科建設調研會)
檢視問題不折不扣。通過“自己找、群眾提、集體議、上級點”等多種方式進行深入查找,充分聽取工作服務對象、基層黨員群眾、“兩代表一委員”對存在突出問題的反映,對改進作風、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對照黨章黨規(guī)找差距專題會議工作方案》,各級領導班子緊扣“18個是否”,認真召開對照黨章黨規(guī)找差距專題會,逐條逐項對照檢查,不遮掩問題、不回避矛盾。學校領導班子重點聚焦在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檢視反思,共梳理出12個方面問題;各二級單位領導班子重點結合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黨建工作等,共查擺問題111項。
(校領導班子成員對照黨章黨規(guī)找差距專題會議)
三、真抓實改,干事創(chuàng)業(yè)顯擔當
細化整改措施見成效。“事事有落實”“件件可追溯”,制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整改落實工作方案》,明確整改舉措、整改時限、責任人和協(xié)同人;領導小組先后4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校改革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師生集中反映的意見建議等問題,研究整改落實事項,并實行項目化推進。截至目前,學校領導班子36項整改舉措中,已落實20項,正在推進落實16項;二級單位111項整改措施中,已落實62項,正在推進落實49項;在專項整治中,提出重點整治任務17項,已落實10項,正在推進落實7項。
聚焦中心工作抓整改。如何做好中心工作凝聚共識謀發(fā)展?如何為青年人才發(fā)展提供精準支持?如何破解改革發(fā)展中的“卡脖子”問題?學校聚焦完善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議事決策機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實施意見》,修訂《中共東華大學委員會會議議事規(guī)則》《東華大學校長辦公會會議議事規(guī)則》,建立專題工作會制度,圍繞學校重大發(fā)展問題,不定期進行專題研討和推進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制定《東華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優(yōu)行動落實方案》,將關鍵教學資源向關鍵課程匯聚,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聚焦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制定《東華大學基層黨支部黨建工作標準》,落實黨支部建設“七個有力”。針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以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團隊和優(yōu)秀青年人才建設為重點,初步形成了東華新百人資助計劃方案,構建層次分明、相互銜接配套、覆蓋人才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梯次培育和支持體系。聚焦優(yōu)化學科布局,強調全校上下要樹立“一盤棋”意識,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統(tǒng)籌推進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科技創(chuàng)新和服務社會工作、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工作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圍繞學校改革發(fā)展中“卡脖子”的問題研究布局,真抓實改,為做好中心工作凝聚共同奮進的力量。
回應師生關切提升幸福感。學校各職能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想師生所想,急師生所急”。圍繞完善學校內部治理制度體系建設,對現(xiàn)行規(guī)章制度進行梳理,明確新發(fā)布、修改、廢止的規(guī)章制度,將制度的“廢改立”常態(tài)化。為便利師生“讓信息多跑路,師生少跑腿”,學校論壇講座申報系統(tǒng)、網(wǎng)上退課系統(tǒng)、考研報名信息確認系統(tǒng)等先后上線試運行、東華大學企業(yè)號上線,方便精準的信息化服務讓校園更美好。聚焦青年教師發(fā)展,搭建青年教師素質拓展平臺促交流,開展“人事人才政策咨詢服務”活動,一對一解答青年教師提出的關于落戶、職稱、培訓提升、心理健康等問題。通過輪訓和組織團建工作進行師德教育全覆蓋,舉辦老教師榮休儀式暨新進教職工入職培訓,做好師德文化傳承。二級單位黨組織推進研究生實驗室“一站式”自我教育服務社區(qū)建設,突出實驗室社區(qū)黨建引領功能,在社區(qū)內成立學生事務中心,一站式通辦學生事務,切實提升學生幸福感和獲得感等。
(師生通過企業(yè)號掃碼登錄服務大廳)
(實驗室社區(qū)一站式辦理學生事務)
東華大學通過主題教育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加油鼓勁、提振全校領導干部和黨員師生的精神狀態(tài),進一步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濃厚氛圍和清風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切實把主題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澎湃動力,激勵全體東華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共同寫好學校事業(yè)發(fā)展新的奮進之筆,努力建設好“奮進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