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以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氛圍涵養大學生心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東華大學緊緊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學生成長、立足學科優勢、堅持篤學尚行,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學生教育培養的全過程,著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新格局”“新特色”“新載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氛圍涵養大學生心靈。
面向學生成長,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新格局”
“他把書法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曠世峰巔,他的一豎一橫都出自憂國憂民的偉大靈魂,他的一撇一捺都熔鑄著對家國百姓的深深摯愛”。東華大學輔導員馬也正在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思政微課《忠魂正氣-顏真卿》的錄制。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東華”主題書法展)
近年來,圍繞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學校以制度為抓手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工作。出臺《東華大學關于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意見》,“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研究挖掘”,構建文化育人的校內聯動體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單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研究專項課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提供研究支撐。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品牌項目和文化育人專項,開展“茸城問道 文化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鼓勵大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認識上海文明發展歷史,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積極傳播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茸城問道 文化尋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現場)
立足學科優勢,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的“新特色”
如何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傳承創新?對于這個問題,東華大學學生處處長廖麗金給出了答案:“我們深入挖掘專業學科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涵,組織開展一系列結合專業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涵養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這也是東華大學結合專業特色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所遵循的主基調。
(大學生傳統染整工藝作品展示)
學校每年舉辦具有紡織專業特色的“紡古經韻”文化節,開設“唐風古韻·錦繡紡織”十字繡作品展、扎染印花傳統紡織工藝體驗活動、“70年變遷,紡織服飾之美”中國服飾演變專題講座,通過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帶領學生領略傳統紡織的魅力,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通過易班、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出“化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堂,架起了化學與傳統文化的橋梁,通過發掘染整工藝、陶瓷文化、冶金、本草醫藥、制醋原理、四大發明等傳統化工工藝中的傳統文化魅力,引領學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學校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相關教學實踐當中。如在“中國非遺研培計劃”中,學校每年組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興趣濃厚的學生與云南、貴州等地的非遺傳承人結對,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切身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導學生通過采訪、實地調研等形式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傳承,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唐風古韻·錦繡紡織”十字繡作品展示)
堅持篤學尚行,打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東華大學不斷探索出的一條文化育人與實踐育人的有效路徑。“看到這些璀璨的中國非遺文化,我們不僅感嘆于燦爛的中華文化本身,更被其內在的人文精神力量深深感染,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燦爛的一筆,我們驕傲,我們自豪!”紡織學院學生趙澤陽在參加學校“蠟染苗韻渾天成,非遺織錦圓黔夢”暑期實踐團后如是說。
(大學生暑期實踐團赴貴州調研蠟染產業發展情況)
學校堅持每年組織數十支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暑期社會實踐團,不斷拓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和載體,號召青年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引導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013年至今,東華大學“小腳丫筑夢實踐團”已連續六年奔赴安徽、湖北、四川、內蒙古等全國7個省份,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通過尋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傳統藝術家等,將黃梅戲、八極拳、羌笛、蒙古長調等眾多優秀傳統文化帶進校園。如“追尋滬劇經典、傳承上海戲曲”實踐項目,深入挖掘滬語、滬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軍直分會共建,學唱滬劇,深入體驗滬劇文化,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活躍在祖國的各個角落,以己之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小腳丫”實踐團采訪裕固族表演嘉賓)
結合傳統節日,學校還開展了春節民俗文化介紹、清明網上祭掃、中秋節送溫暖、重陽節感恩、“二十四節氣”等線上系列主題活動,線上活動開展達100余次,推出系列宣傳帖達600余篇,活動累計參與人數達6萬余人次,在廣大學生中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效鏈接。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重新煥發別樣生機,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溫情和獨特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持續增強廣大青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一起追尋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根”和“魂”,為新時代實現育人初心凝聚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