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臺上的新思想——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說課”活動
在校舉行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研究生思政課教師教學質量,7月11日下午, “講臺上的新思想——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說課”活動在我校松江校區舉行。
上海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委員會主任肖巍教授,副主任歐陽光明教授、張桂芳教授,以及委員會委員徐光壽教授、王治東教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淑娟教授擔任此次說課評委。活動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周德紅主持,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資雪琴應邀參加活動。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治東代表學院致歡迎辭,她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思政課教師要充分貫徹落實“3﹒18”講話精神,理直氣壯、底氣十足地開好思政課。
此次說課活動共有10名教師參加,全覆蓋了研究生的思政課課程。洪秀和王不凡兩位老師分別圍繞《自然辯證法概論》中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的章節做了專題教學討論,田鋒、陳健、張乂凡、毛光霞、白虎、陸益軍六位老師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不同章節進行了專題教學交流,陳向義和曾瑞明兩位老師分別針對博士研究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經典著作選讀》和《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做了說課展示。
肖巍對本次活動做了總結,他說,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近年來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尤其是在教學結構的總體安排和工作上在上海高校中到了示范作用。他圍繞研究生思政課如何解決“步步高”的問題提出幾點要求:一是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二是突出問題,講好故事;三是強調方法,即把握整體性的方法、歷史的研究方法、辯證的思維方法;四是發揮自己的長項,融入教學;五是體現東華大學特色,如“錦繡中國”系列課程。肖巍認為,要突出思政課的特色性,還應關注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充分發揮能動性。教師在備課時,以章為單位進行設計,更能體現課程內容的結構性。為了提升教學理論深度和促進個人成長,每位教師應把教學和科研融合起來。肖巍教授還分別對每位說課老師進行了一一點評。
歐陽光明教授表示,要講好研究生課程必須有一定的研究基礎,教師在課程設計時應以問題導向作為落腳點,從教學角度提出合理性問題來引起學術興趣。張桂芳教授認為,本次說課涉及內容廣,年輕教師和老一代教師體現出了不一樣的教學風格,展示了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生命力。徐光壽教授認為,研究生思政課應當關注研究和非研究的區別,教師在上課時要增強底氣,以學術講政治,避免面面俱到,善于取舍,要體現專題性,把握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每位教師要做好自身方向的轉變,把學科研究與教學語言相結合,融入政治性和科學性。秦淑娟教授談了六個關系:專題與教材的關系、最新理論成果與教材的關系、社會熱點引入與教材的關系、案例分析與理論闡述的關系、研究生與本科生教學內容的關系、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她認為,研究生思政課應當突出理論深度,突顯意識形態建設功能。此外,在講課過程中,語速語調也要合理把握,課件制作應當規范。
王治東談到,研究生思政課程是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從整體性的角度考慮課程建設,此次說課活動也是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推進思政課的一項積極舉措,并將此作為長效機制堅持下去。講好研究生課程要充分把握課程設計的整體性,理論闡釋的徹底性,現實分析的合理性,課堂融入的方法性,課堂把握的時空性,講授對象的區別性。
此次說課活動為思政課教師們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和平臺,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