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報》發表評論文章《夢想,再起航!——寫在2019屆學生畢業之際》
2019屆學生即將畢業,踏上新的征程。奮斗的征途上,每一個重要節點,都是我們前行的坐標。站在新起點,夢想,再起航!
“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當今中國,利益的正當性早已“除魅”,但一切以個人利益得失考量標準,必會導致道德離席、信仰缺失。當前中國正處于最接近民族復興目標的關鍵時期,時代呼喚我們走出個人小天地,懷抱超越個人、超越得失的理想。“理想有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卻可以借著星光在人生海洋中遠航。”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衛開山島任務,從此與妻子以海島為家,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精神有了歸屬,人生就會發光。循著理想之光,我們才可以跳脫一己之得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以擔當寫下青春詩行。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這是觀照歷史、根植現實的不刊之論。100年前,青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發問:“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這就是那一代五四青年的家國情懷。年輕的“月宮一號”團隊,完成了為期370天的“月宮365”實驗,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共同為“月宮一號”實驗成功貢獻重要力量。這是當代中國有為青年對責任和擔當的精彩詮釋。當今中國,正處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時,致力于民族復興大業,這是青年人的歷史機遇,更是青年人的使命擔當。
以奮斗托起夢想。夢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澆灌;美好的生活靠雙手創造。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廣大青年,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一切夢想的實現都來自于篳路藍縷的創業,來自于胼手胝足的拼搏,來自于鍥而不舍的努力。只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清冷后的堅持執著,忍得了“獨上高樓”寂寞后的堅韌追求,才能抵達內心的繁華,創造人生的高度。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精氣神鼓而不泄,時與勢依然在我,以夢為馬,繼續奔跑,就一定能打開發展的新境界。
本文刊登于《東華大學報》446期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