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色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在校舉辦
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假期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4日,東華大學第六期非遺研修班“彝香滿園——云南楚雄香包愛心市集”活動在延安路校區舉辦。經過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非遺教育研究中心一個多月的精心策劃和準備,一項項具有端午特色的非遺技藝和傳統活動吸引了眾多中外師生和社區市民駐足觀看和體驗。
(香包愛心市集現場)
(外籍教師頭戴彝繡鸚鵡帽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小學生們在愛心香包市集)
20位身著彝族盛裝的非遺學員們帶來了刺繡精美的彝繡香包、耳環、帽子、辮花等作品。“端午的主要習俗之一就是制作和佩戴香包,香包是我們的先輩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見證,彝族刺繡是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綻放在指尖上的花朵”,彝繡香包將二者合一,凝聚著非遺傳承人濃濃的祝福來到我們東華校園。”據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黨委書記吳晶介紹,這一期非遺研培學員均來自上海對口扶貧的云南楚雄地區,香包市集將扶智與扶貧有效結合,為此,非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的刺繡與民歌、非遺研培教師傅婷的飾品設計等課程中都注入了香包的文化傳達和創意設計等內容。
懷著滿滿的愛心,非遺研究中心師生制作宣傳海報和推文,手把手輔導傳承人學會用手機微信推送,學校黨委宣傳部、工會、團委的老師們,也加入了愛心市集的宣傳推送行列。周邊小學還將參觀非遺和參與愛心市集活動設計為畢業課程,小學生們與傳承人們一起載歌載舞,零距離接觸非遺傳承人并通過購買端午香包奉獻一份愛心。小學帶隊老師表示,幫扶也是一種愛的教育,讓孩子們在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感受愛、傳播愛。
“彝香滿園——云南楚雄香包愛心市集”,讓東華師生與非遺傳承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學子稚童與彝繡藝術有了一次親身體驗,凝聚了上海和云南的深情,也傳遞著東華與楚雄的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