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東華”系列周周講
——第337期《中國文化意向之江南》
主講人簡介:
胡曉明,現(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圖書館館長、文學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學學科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中國詩教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復旦大學中華文明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主編。華東師范大學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講座簡介:
人文主義地理學認為:“地方”不僅是生命的地圖,不僅是情感、記憶與想象,甚至觀念的載體,而且可以做為一種活生生的生命方式。正如中國老話說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有一種以“地方”為主體的觀察角度,從專門集中的文獻中去探索長期積淀內(nèi)在于地方的審美經(jīng)驗與思想內(nèi)涵;人與地方的情感聯(lián)系的多種方式;研究地方如何成為一種觀照與認識人的角度,一座山、一條水、一架橋、一處寺、一只亭子,一處釣臺,一個園林……,都散發(fā)著思想的聲音,表達著記憶的生命,訴求著感性的認同,如何成為有著特殊生命氣息的一個完整的世界……。中國歷史與文學上的“江南”,正是將歷代詩人的生命記憶不斷再生產(chǎn)出來,就像一口深井,可以挖掘到許許多多的想像、故事、觀念、情緒、甚至夢思、幻想與寓言,也可以從中提煉成為一種可大可久的“江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