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環東華時尚周閉幕
7位頂尖中國設計師演繹“時尚中國風”
4月17日,作為2019“時尚上海”第25屆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國際時尚論壇暨第18屆環東華時尚周的系列活動之一,以“聚焦文化傳承 樹立時尚自信”為目標的錦衣載道——當代中國風格時尚設計大展(第二回)系列活動舉行,黨委書記朱民、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出席活動并為現場設計師頒發“2019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服裝設計成就獎”。朱民宣布第18屆環東華時尚周閉幕。
本次系列活動分為學術論壇、靜態展和動態展三部分。張肇達、吳海燕、陳聞、趙卉洲、陳野槐、程應奮、屈汀南等當今中國風格時尚設計中最具權威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7位中國設計師齊聚時尚盛會,用設計作品演繹“中國風尚”。
(朱民宣布第18屆環東華時尚周閉幕)
(朱民、李永智為現場設計師頒發“2019上海時尚之都建設服裝設計成就獎”)
以衣論道,各界大咖犀利觀點論道“中國風”
何謂中國風格時尚設計?中國設計如何體現東方美學?……在“以衣論道——當代中國風格時尚設計構建”學術研討會上,這些國內外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被搬上大學殿堂,參展的服裝設計師與與學術界、產業界的權威人士一起論道“中國風”,坐在臺下的200余名東華學生近距離感受這場時尚界的“華山論劍”,汲取最鮮活的設計和理論觀點,更加深刻地了解和體會中國風格的文化意蘊和藝術表達。
(張肇達設計作品)
“中國風設計不應該只是存在于全世界對我們認識的比較明顯的、強烈的標記符號,而是應該做出記憶中的東方形式。”參展的著名時裝設計師、兩次斬獲中國時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的張肇達認為,在時尚領域,中國風格要做出東方思維的產品、故事、模式、服飾、展示中國文化,要用處處流露東方感的設計作品讓國際理解和認同,要創造能夠表達我們向往美好生活的設計作品。張肇達此次參展作品為《中國炁》,“炁”是《道經》中的概念,“物物生生,始開于炁”,他將這東方哲學中“炁”的概念呈現于服裝中。
(陳聞參展作品)
美籍華人時裝設計師、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主要創作成員、GRACE CHEN品牌創始人陳野槐談到,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深刻、宏大、智慧的,她用靜、深、富來概括以中國文化為根源的普世審美觀。陳野槐此次展覽作品主題是Landscape of Hearts 內心風景,本系列作品以西式剪裁審美加以中式精妙工藝點睛,勾勒出中國女性獨特的優雅曼妙線條之美與氣質,意欲解讀與塑造一種全新的東方女性形象。設計風格中西合璧、剛柔相濟、大氣優雅。工藝上,在嫻熟運用立體裁剪的基礎之上,將編織、流蘇、立體盤花,甚至少數民族的錫繡、馬尾繡等,巧妙地融入到高定作品中。
(論壇現場)
本次系列活動的特邀評論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李超德談到:“我理解的中國風格不應該是非常具象的一種圖像的拼貼,它應該擯棄一些具象的圖形來表達它內在的一種精神。中國風格換言之也是一種中國設計的哲學,我們應該從東方美學的高度來理解中國風格的設計。”
時裝秀+靜態展演繹最美中國風
精美的苗族刺繡、獨具韻味的技藝紋樣、精致的立體盤花……4月17日晚在濃郁海派氛圍環繞的長寧來福士廣場,“中國風尚:著名時尚設計師作品聯展”正在上演,7位設計師共計43套各具特色的中國風格設計作品重磅亮相,用服裝設計作品詮釋他們眼中的中國風格時尚,奏響新時代中國風格時尚的最強音。
中國服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中國國際時裝周“十大設計名師”、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吳海燕帶來的“東方盛世”系列,其設計源于北京法海寺壁畫靈感,對精美壁畫中各種古典圖案的探究,以今日時尚之本、之形、之色、之理等,載以數千年的中國絲與瓷,通過禮品形制、圖案與工藝將文化活化于其中。
(吳海燕秀場作品)
當西方的牛仔面料與中國的苗族刺繡相碰撞,會產生怎樣的時尚火花?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兼職教授陳聞帶來的“東西”系列,讓美侖美奐的傳統劈線繡與粗獷的丹寧牛仔同出一框,讓傳統的民族文化遺產呈現出當代時尚潮流。當東方遇見西方,傳統遇見現代,民族遇見世界,陳聞用設計作品詮釋了東西文化融合與碰撞的激發出的時尚新亮點。
(陳聞設計作品)
2018 年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獲得者趙卉洲也攜作品參與此次大展,她表示,她從中西方情感共鳴出發,選擇了“家”這個永恒的主題,表現形式上非常摩登和現代,設計者希望在不刻意表達中國文化的時候,又能展現中國文化的力量。展覽中的“雞冠帽”、刺繡的鞋子,包括服裝上面細節的刺繡紋樣,都能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致感。
此外,廣繡、艾德萊斯綢等獨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元素應用也成為了中國風尚聯展上的一大亮點。東華大學服表專業16級學生張譯瀟告訴記者,看到艾德萊絲綢這類傳統而古老的民族元素融入到現代的時尚成衣中,產生一種新的視覺美感,深刻地領悟到民族元素是中國風格的重要體現,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民族元素在服裝行業和時尚領域迸發出獨特美感。
“和中華文化一樣,中國的服飾從來就是一個吐舊納新、鮮活生動的生態體系。服飾時尚是文化的象征、社會的縮影”,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館長、東華大學教授卞向陽表示,“新時代我們需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創造出中國風格的新時尚。”
(程應奮設計作品)
(秀演現場)
此次“錦衣載道:當代中國風格時尚設計大展”系列活動,是繼2015年“中國夢·花好月圓:當代中國風格設計大展”之后的第二回,集中體現了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和上海時尚之都、中國時尚界以中國風格時尚創造對于“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主題、捕捉創新靈感,深刻反映時代歷史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積極響應。此次展覽將成為中國時尚界在新時代時尚建設成果的生動展現、作為“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的經典案例,必將成為當代中華服飾文化傳承、中國時尚的國際話語權提升和上海時尚之都建設中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