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等]陳孩未:教數學是我一生的興趣
[解放日報]陳孩未:教數學是我一生的興趣
只見一截又一截粉筆頭攤開在講臺上,粉筆灰將他雙手的紋路勾勒得愈發清晰。這種執念對于老教師而言,或許真有點“瘋狂”。在他退休前的最后7年從教史上,陳孩未和他的粉絲一起創造了“瘋狂星期六”。
記者了解到,在東華大學原無錫校區,陳老師最初為學生個別答疑,后來慢慢變成了集體答疑。再后來,因為前來答疑的學生實在太多,干脆就變成了周末開設的義務輔導班。陳孩未分文不收,從8時一直講到18時,教室里三層外三層聚滿了大學生。
“瘋狂星期六”的習慣,跟隨陳孩未來到新建成的東華大學松江校區。那時的松江尚未開通地鐵,對于家住寶山的陳老師來說,路途雖遠卻風雨無阻,“瘋狂”程度有增無減。每個星期六,可容納300人的1101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還要加座。有時白天的輔導還不夠,陳老師干脆住進學生宿舍,答疑直到凌晨。碰到考試前夕,還會在第二天再來個“瘋狂星期天”。
“瘋狂星期六”直到陳老師正式退休才罷休,成了一代學生的集體記憶,并保存至今。許多學生在聽了陳老師講座后,對學好高數充滿信心,“高中時讓我頭痛的數學,如今卻讓我熱血沸騰。”
不為職稱,教數學是一生興趣
其實,陳老師退休時只是副教授。他告訴記者,站好臺并沒有什么特殊原因,也沒有什么發表論文、職稱晉升的壓力,上課對于老師天經地義,退休老師也不會閑著。“我老伴也是老師,完全理解支持。”
1978年,陳孩未考入復旦大學數學系,老一輩數學大師啟發式的教學方式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激發出他對數學教育的終身興趣,“教學、教數學是我一生的興趣”。同樣,他時時處處希望并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是‘玩’出來的,大學要盡量扳回來。”因此,他上課從不點名,還對學生說,“你們付我工資,我給你們打工,是我的老板,哪有老板被點名的道理。”
課上,陳老師幽默地告訴在座理學院的同學們,“有人說‘數學和物理,是一根藤上的兩個苦瓜’。”在大家笑聲中,他說起自己女兒在華爾街工作中見到很多數理專業的人,還講到自己的同窗好友如何從一名數學系高材生變身為中文系教授。“學數學,到底有沒有用呢——那么,我問大家‘生活’到底有沒有用呢?”學生們個個若有所思,似乎悟到一些真義。
每年每學期,一個學院接一個學院,數千名新生在陳老師的“大學高數第一課”中開啟了高數學習之門,他隔三差五輪流授課大約十次之多。現今,陳孩未是東華大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講師團一員,這些關工委的退休老教師帶著各自專業積累,常在教學樓門口的課間休息室“不期而遇”。他們說的差不多:這一輩子與講臺結緣,只要學生愿意聽,就會一直講下去。
(來源:解放日報 2018年4月29日 記者:徐瑞哲)
(解放日報、第一教育等媒體同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