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你,我們期待已久的新東華人
(校領導在迎新一線慰問工作人員)
“熱烈歡迎來自祖國各地的新同學”,東華校園里,醒目的迎新橫幅標語、飄揚的彩旗、鮮明的導引指示牌……早上7點半不到,已經有許多新生走進報到大廳進行注冊報到了。機械工程專業預科班的汶川籍藏族新生陳思師告訴記者:“下午晚些時候才能趕到學校,很怕來不及,輔導員老師專門提前打電話過來讓別著急,可以先通過東華大學‘掌上迎新’APP的應用查詢各類新生信息,特別安心!”除了現場EPOS機和現金繳費,財務處還推出了銀行代扣、網上支付(網銀、支付寶、微信)等多種方式,給同學們提供安全便捷的繳費環境。為保障招生錄取到新生進校的每一個環節有序開展,信息辦從6月就開始梳理系統相關問題,確保迎新各部門應用系統準確無縫對接,特別針對今年首次出現少數民族預科生的情況,主動與教務處溝通配合,編制與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相吻合的學號,方便預科生進校后上網認證與一卡通充值。“我們多花點力氣,學生和家長就能少跑點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即將在上海召開,我們高校迎新工作更要越來越‘智慧’。”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8級新生現場報到注冊)
在“綠色通道”現場,學生報到有序進行,為了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學校隨錄取通知書寄發資助材料,通過萌萌的東小陽漫畫介紹各類資助政策。學生處學生事務(資助)中心負責老師告訴記者,已有289名學生在報到日之前便借助“網上綠色通道”完成學費緩交的各項手續,大大提高了報到日現場的辦事效率。此外,學校為每名辦理“綠色通道”的本科新生準備了一張價值200至500元的愛心購物券,憑券可以到慈善愛心屋選購學習和生活用品,學校慈善愛心屋下周還將向部分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發放東華網紅月餅。云南鹽津是東華大學對口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今年共有8名鹽津籍新生通過農村專項招生計劃并以優異成績考入我校,學校為每名鹽津籍新生發放了路費補貼。截至9月15日下午4點,共有537名新生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地辦理了入學報到手續,學校累計發放愛心物資九萬四千余元。在慈善愛心屋,朱民等校領導仔細詢問今年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的報到情況,親切慰問了來自新疆、內蒙古、貴州、云南、廣西等地區的家庭經濟困難新生,為同學們送上愛心大禮包。
(易班迎新主頁和入學教育系統,學生通過手機在線觀看新生第一課)
學校通過易班在線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新生未入校時,就可以通過“新生教育系統”查詢基本信息、了解開學事項、自學學生手冊及安全教育常識。易班工作站還為新生準備了線上“迎新大禮包”,發布“帶你看東華”“宿舍大揭秘”“美食大揭秘”“校園防詐騙”“迎新大數據”等系列迎新提示貼。管理學院“新生第一課”“預見”大學之魅系列微課于9月1日正式上線,通過易班平臺和微信公眾號播出,受到廣大新生喜愛、家長點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到第二天,學校還為新生獻上一份特殊的“入學禮”,東華大學原創大師劇《錢寶鈞》(2018版)于9月16日至18日在松江校區錦繡會堂上演,新東華人們將通過觀劇的方式與老東華人、中國化纖之父對話,用這種生動的入學教育方式讓新生更加了解東華,感悟一代化纖之父錢寶鈞的報國夢想、教育理念、科學精神及人文情懷。
(迎新志愿者開展服務工作)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新生,學校各部門各司其職。迎新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離不開在迎新志愿服務崗位上無私奉獻的師生志愿者們。早在報到前一天,來自各學院的213名迎新志愿者們就提前上崗,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等校外接站點和報道處、行李搬運處、宿舍園區、一卡通中心等共計14個服務點開展迎新志愿服務。迎新當天,志愿者們清晨6點正式上崗,為新生和家長提供咨詢和服務。“希望學弟學妹們一出站就能感受到學校的重視與關懷,曾經作為新生的我們會努力將這份志愿愛心傳遞下去。”迎新志愿者、紡織學院本科生武小童說。
每年的迎新報到,都有不少路遠的學生提前趕到學校,針對這個情況,宿管部克服房源緊張、大修工期短等困難,充分做好整修、保潔等一系列工作,提前一周開放宿舍,讓提早到校的學生盡快入住。此外,在宿舍區主要入口處張貼新生各學院所屬宿舍樓的引導海報,讓學生和家長少走冤枉路,學生們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學校園生活中來。據悉,對于暫時住宿有困難的家長,保衛處、體育部和學生處還聯合安排了臨時住所,為家長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今年的迎新報到現場,記者發現有不少新生和家長在東華食堂購買“網紅東華月餅”,后勤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款印有東華校徽的定制月餅從8月28日在兩校區食堂供應以來,師生反響熱烈,供不應求。報到當天,學校在兩校區的食堂除了常規的迎新套餐之外,還特地準備了幾百份東華月餅套盒,一盒六種口味(百果、椰蓉、豆沙、棗泥、蔓越莓、蛋黃蓮蓉),還有六種造型奇巧的花色月餅(紅酒蔓越莓、黃金藤椒牛肉、紫薯、巧克力、五谷雜糧),用價廉物美的東華好味道作為給新生和家長們的一份“中秋好禮”。
(校園內處處洋溢迎新氣氛)
學校的整體迎新工作每年都是有條不紊地開展,而各個學院的迎新活動拼的則是“創意”和“心意”。紡織學院“錦繡紡織”名師開講課程思政,院長線上為新生上開學第一課“大學最正確的打開方式”。材料學院推出博導班主任2.0版本,通過博導及其青年助手共同組成班主任指導團隊,構建家校合作育人體系。服裝藝術與設計學院組織關工委的老教師們和輔導員一起走進學生宿舍答疑解惑,開設網絡直播讓團委學生骨干帶領新生在網上“與東華約會”。化工生物學院組織新生參觀學院文化長廊,讓學生和家長深入了解專業學習和能力成長方面知識。信息學院在每一間新生宿舍門上張貼信息人專屬門貼,幫助新生通過網絡更快地了解學院資訊。機械學院新生報到現場由院領導為新生佩戴校徽,培養新生的愛校榮校精神。環境學院設立班導師、班導生和導師助理協同配合的工作制度,真正實現教育工作的“一對一”。管理學院特別設立公益服務隊,為萌新們答疑解惑。計算機學院的環境布置幫助新生盡快融入學院氛圍。人文學院建立“未來信箱”,讓新生寫信給四年后的自己。理學院推出線上班會,打造“互聯網+”教育平臺,強化導師導生制與家校聯動,構建全員育人體系。外語學院持續推進雙導師責任制,充分利用專業導航與朋輩互助,為新生保駕護航。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開展新生帆布袋設計大賽,讓新生設計師在帆布袋上描繪出對于大學的理解和憧憬。
(迎新現場直播)
校方微信推出線上迎新大直播,由來自東華大學融媒體中心·東華大學廣播臺的學生記者對松江、延安路兩個校區的迎新實時進行采訪報道。截止9月15日下午5點,有5000多人在線收看,遠程關心了解東華新生開學報到情況。
迎新報到日,不少新生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個新學期的小目標,“拿獎學金”“參加勤工儉學工作”“參加一個感興趣的社團”“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歡迎你,新東華人。祝福你,小十八,奮斗的青春最美麗!愿你在東華收獲滿滿,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