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附校開展云南鹽津縣貧困學子行走教育
6月24日晚,來自云南鹽津各中學的15名貧困學生代表千里迢迢來到上海松江,赴東華附校參加第二期行走課程。
行走課程是順應時代要求,推動學生體驗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行走課程的開設,幫助兩地學子了解祖國,認識家鄉,拓寬視野,在浸潤式的體驗中收獲成長,在行走中遇見更好的自己。自2015年以來,東華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優勢,探索“培訓+”扶貧工作新模式,助力鹽津精準脫貧。學校依托附屬實驗學校資源,除了每年開展鹽津縣校長、骨干教師培訓之外,自去年6月組織首期鹽津學生赴上海體驗行走教育課程之后,今年6月24日至28日,第二期行走課程項目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6月25日上午,“在行走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東華鹽津行走課程第二期開營儀式在我校體育館舉行,東華大學掛職鹽津縣副縣長盧洪偉、黃草社區第一書記張強,鹽津縣教育局副局長吳曉艷,鹽津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曾麒宇,以及東華附校周衛斌校長、張云潔副校長、發展處嚴晨主任、政教處王巖主任,東華大學校辦余思宏等兩地師生代表40余人參加開營儀式。
盧洪偉在開營儀式上致辭,他希望通過行走研學課程促使鹽津學生努力奮進,樹立夢想,改變命運。周衛斌在講話中表示,松江是上海之根,兩地學子要珍惜此次學習機會,在行走課程中提升自我,樹立遠大的理想。隨后,兩地學子代表相發言,鹽津學子充滿了對大千世界的期待與向往,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附校學子則表達了自己對遠道而來的小伙伴的盼望和歡迎,要努力做好小導游,為鹽津小伙伴介紹松江歷史和上海的文化風情。此次行走教育活動是東華大學掛鉤幫扶脫貧的舉措之一,下一步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脫貧步伐。
在行走中領略文化
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鹽津和東華附校的同學們行走在附校校園,經緯展廳、圖書館、學生社團以及五年級學生畢業典禮,讓同學們感受到了附校“經緯教育”的校園文化;辰山植物園、東華大學、車墩影視基地、泰晤士小鎮、方塔公園等,則讓孩子們領略了松江的自然風景、文化底蘊、教育高地和歷史傳承;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南京路步行街、外灘為同學們展現了一幅文化上海、科技上海、繁華上海和包容上海的多彩畫卷。
(參觀東華大學)
(在行走中領略文化)
在行走中交流情感
此次行走課程除還為鹽津學生提供了一次入住附校學生家庭的機會,附校家長們帶著同學們開展了豐富的活動,如烘焙、制作果盤、看電影、書店購書、下棋等,這些活動體現了家長對兩地同學交流的熱情與支持。同學們的住家過程也是兩地文化和生活的交流過程,從中既拓展了視野,又加深了感情。
(體驗住家生活)
在行走中樹立理想
教育即生長,通過行走每個學生發現自己、喚醒自己。炎熱的天氣更加磨練同學們的意志,透過每一串足跡,都能看到風景、歷史、科技、人文帶給同學們的觸動,理想的種子播種在腳下,萌生于心里。
6月28日上午,結營儀式在東華附校經緯劇場舉行,雙方領導為兩地學子頒發結營證書,學生代表分享了本次行走課程的體會和收獲。張云潔在總結中講到,上海和鹽津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我們有共同的中國夢,四天的高溫曬黑了皮膚,卻照亮了心靈,希望同學們胸懷家國,志存高遠。吳曉艷對東華大學、東華附校師生及家長的關心、陪伴表示衷心感謝,她肯定了此行的教育價值和意義,并用“現在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與同學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