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人 | 羅薇娜:守望思政教育初心十六載
她,畢業留校至今十六載,始終奮斗在學生工作一線,堅守著思政育人的夢想和初心。十六年的時光里,她一直行走在“筑夢思政人生”的道路上。潤物無聲,她畢力躬行,扎實開展學生培養、教育和管理,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培養了一大批學生。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教育就是用生命點亮生命,在她的影響下,從2010年至今共有40余名學生畢業后在上海和外地高校擔任輔導員,傳承東華精神,扎根思政育人陣地。她就是我校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羅薇娜。
潤物無聲,思政育人出實效
有一種堅守,叫不忘初心。十六年來,羅薇娜深耕輔導員事業,從一名專職輔導員成長為學院黨委副書記,身份轉變,育人初心不改。身為學院黨委副書記,戰斗在一線、責任在一線,她和團隊一起助力學生思想引領、成長與發展,這份堅持與努力始終沒有間斷。羅薇娜與輔導員一起上講臺、走宿舍、進網絡,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成長狀況,始終把思想引領作為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在情懷與擔當中前行。
學生工作簡單而又不簡單,平凡卻又不平凡。她帶領輔導員團隊勤勉敬業、勇于擔當,無數日日夜夜的陪伴和鼓勵,溫暖著學生們的心田;經常性開展工作思考和研討,創新思政工作新形式,不斷提升思政育人質量,這些都是羅老師和她的伙伴們的日常工作寫照。尤其每次面對緊急情況,她總是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及時、耐心并細致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做好陪伴與支持,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開啟人生新征程。這樣的故事總是時常發生,可能讓人很揪心,也會讓人很欣慰。2009級的一位學生小李曾患重度抑郁,在得知情況后,她第一時間介入關心學生狀況,立即與家長和心理咨詢中心老師溝通并提出建議方案,及時與學生交流,想辦法、找方案,發現家庭因素是學生產生抑郁傾向的主要根源。于是,她多次與輔導員一起做思想工作,鼓勵正處于焦慮的家長和學生一起接受專業干預和疏導并前往醫院就醫,她長時間與家長保持聯系并對學生持續關注。在家長陪讀階段,她與輔導員一起幫助學生一家找房子、解困境,守護學生成長。半年多后,讓她開心的是終于聽到學生康復的訊息;讓她幸福的是看到學生重新回到課堂上課;更讓她感動的是學生逐漸參與集體活動并自信地生活。家長和孩子充滿感激,更在學生考取公務員和快要結婚的時候不遠千里送來喜訊。羅老師說,學生有收獲、有成長這對于思政工作者來說就是最大的感恩,這些都更堅定了她育人、樹人的夢想。她的初心就是與輔導員一起幫助學生成為誠信友善的“使者”、勤奮篤學的“智者”和全面發展的“博者”。
用生命影響生命,成就一批優秀輔導員
畢業時,羅薇娜毅然決然地放棄待遇優渥的外企工作,選擇留校成為一名輔導員。對她來說,十六年的時光,有過彷徨、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收獲了愛與溫暖,收獲了傳承與希望,學生回饋她的美好與純粹點亮了她的職業生涯夢。教育的初心就是讓學生成長為更好的人,用生命影響生命。
(羅薇娜(右一)與輔導員團隊研討工作)
如今,在羅老師培養的學生中,有40余位紛紛在上海等地各大高校從事輔導員工作,在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電力學院等都有他們的身影。可愛的學生也成為老師,堅守思政工作一線,傳承思政教育的初心,對于羅薇娜來說,這是三代人一個共同教育夢想的延續。
羅老師告訴記者,自己剛工作時就深受時任學院副書記李俊老師的影響,李老師對思政工作全情地投入、對學生培養的純粹無私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她,育人先育己,輔導員就是要致力于做學生思想的引領者和求實精神的塑造者,這也激發她在十六年的工作中不斷思考與實踐,幫助學生挖掘發展潛能,陪伴他們成長成才。潤物無聲,羅老師總是在一言一行中影響著學生。2007級媒體專業學生曹雪本科時就被羅老師所感染,研究生三年羅老師“心貼心”地教會她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兼職輔導員,她在畢業時堅定地選擇留校做輔導員。曹雪說,選擇高薪職業也許是很多人的理想,但在這難忘的7年間,她深深被羅老師敬業執著的態度以及工作中散發出的師者魅力所感染,讓她也能像羅老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奮斗不已。冉博,也是羅老師的學生,她告訴記者,“2012年一畢業我就進入華東理工大學做輔導員,入職第一年年終我的學生測評全校第一。我想,羅老師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言傳與身教。她是我的老師,更是我人生成長與職業路上的指引者。”
十六年,她守望教育的初心,堅守著育人的責任與情懷。如今,羅老師仍樂此不疲地為學生成長領航,影響并鼓舞身邊更多的學生加入思政工作隊伍,傳承共同的夢想和信仰,書寫教育人生的最美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