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俊校長專題調研“一帶一路”、環東華建設
強調出方案抓落實見實效
3月8日,校長蔣昌俊主持召開“一帶一路”、環東華建設專題調研會,對學校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環東華建設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副校長劉春紅出席會議,來自紡織、服裝、材料、管理、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國際文化交流等學院及校辦、發展規劃處、黨委宣傳部、科研處、教務處、國際合作處、發展聯絡處、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上海時尚促進中心、環東華時尚創意中心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與會。
本次會議是繼“雙一流”和新增學位點建設專題調研會后,由蔣昌俊校長主持召開的第二場專題調研會。開學短短兩周,蔣昌俊校長在學科和學位點建設、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環東華時尚創意集聚區建設方面展開調研,對新學期的重點工作展開布局。蔣昌俊在會上指出,2018年,隨著《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科學與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公布,我校一流學科建設已步入全面落實階段,學校“十三五”規劃進入貫徹落實的第三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內涵式發展要貴在謀劃、重在落實。要加強對學校事業發展的統籌協調,以“一盤棋”的全局思維謀劃工作,結合學校改革發展目標定方向、抓機遇、促發展,把重點放在抓落實、見實效上來。
蔣昌俊強調,國家“雙一流”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為我校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新動能,全校要齊心協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抓住機遇,擔當使命,有所作為,要以一流學科建設為主線,按照“12345”內涵建設和“12211”外延拓展思路,將建設任務落實落細,形成契合本學院部門實際、可操作性強的“施工圖”“路線圖”。在融入“一帶一路”和環東華時尚創意集聚區建設過程中,要瞄準國家特需和時尚創意兩個制高點,進一步發揮學校在紡織、服裝、材料、設計等學科領域的特色優勢,加強協同,構筑命運共同體,以科技創新與時尚創意的有機融合與跨學科協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產業、教育以及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做好相關服務。
蔣昌俊最后強調,“環東華”以文創和科創為引領,文創是目標和方向,科創是手段。“一帶一路”更多是我們的機制和橋梁,要在文化和科技方面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取長補短。無論是推進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還是環東華建設,關鍵在人,要整合力量和資源,努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找到發力點,提升學校影響力。
劉春紅在調研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和環東華建設既要緊密依托學校特色、學科特色,整合校內資源,搭建交叉平臺,打好跨學科、跨校區“組合拳”,形成凝聚力,又要狠抓落實,注重成果產出,做到“擲地有聲”,讓學校的學科資源優勢切實轉化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優勢和人才培養優勢。
與會人員結合學院和部門工作實際,對學校做好“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工作和加強環東華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大家紛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倡議讓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作為紡織、服裝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校,我校在其中大有可為。做好“一帶一路”倡議服務,要始終堅持國際化路線,堅持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進一步強化合作交流, “一帶一路”合作交流以文化、教育交流居多,學校還要立足于科技創新方面的特色成果,加大科研項目的參與度和貢獻度,依托重大工程項目,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密切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東華成果在沿線落地生根。在以學校特色資源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要注重以成果轉化推進相關學科發展,實現成果反哺學科、反哺育人。談到環東華建設,與會干部認為,環東華建設既要以內涵特色為引領,結合上海文創50條,形成校內外聚焦時尚創意產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合力,也要強化區校聯動,以松江環大學城科創園區建設和長寧環東華時尚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不斷對接產業發展新需求,發揮大學服務社會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