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核心戰略,堅決打好人才隊伍建設攻堅戰
學校黨委專題調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近年來,學校堅持引育并舉,積極推進各項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為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以及國際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面臨著學校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增量工作和實施有效的人才培育支持、激發人才隊伍存量活力等問題制約著學校向更高水平邁進,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最大瓶頸制約,必須進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步伐,構建與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格局和人才發展治理體系。
本學期開始,校黨委書記朱民帶隊先后到部分學院專題調研人才工作,聽取學院負責人關于人才隊伍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的匯報,并與一線教師代表圍繞學校進人標準、進人機制、發展支持、資源配置、考核評價、激勵保障、文化氛圍等關鍵問題進行座談交流。黨委副書記崔運花、副校長卿鳳翎,黨委辦公室(黨委政策研究室)、組織部、人事處、人才辦、發展規劃處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和座談。
(在機械學院調研)
朱民在調研中指出,黨的十九大把人才作為實現民族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學校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在思想上把人才隊伍視為學校全面實現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奮斗目標的第一戰略資源,在行動上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學校第十次黨代會報告總結分析學校改革發展面臨著高層次人才不足和體制機制創新不夠的兩大瓶頸,但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單就人才隊伍談隊伍難以解決根本問題,必須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堅持引進和培育兩手抓,既做好高質量人才隊伍增量工作,也要不斷激發人才隊伍存量活力,從而加快構建與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相適應的人才隊伍格局和人才發展治理體系。他強調,黨代會明確了人才強校核心戰略,核心戰略要有核心支撐,也要作為目標責任的核心內容和績效考核的核心指標。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凝聚共識、狠抓落實,聚焦人才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切實把人才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在紡織學院調研)
朱民對相關學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好人才引育各項工作給予肯定,同時指出不同學院、學科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進人的需求、用人的模式、育人的環境也有差異,要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試點推進擴大學院進人用人自主權;要立足學科建設需要,圍繞學校的戰略布局和學科重點發展方向,圍繞“雙一流”建設、優勢特色學科發展和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制定人才引育規劃,明確目標任務、重點領域和優先次序,提升人才工作的精準性和針對性;要建立健全校院兩級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進一步增強學院和相關職能部處做好人才引育各項工作的主動性和自主權;要加強人才發展配套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崗位設置和人事分配等制度,充分激發隊伍整體活力。
(在材料學院調研)
朱民強調,要堅持引育并舉的人才發展原則,以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人才建設為重點,實施更積極的進人政策,提供更有效的人才培育支持,統籌做好人才隊伍增量和存量工作,促進專業技術、管理和工勤技能各類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各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他指出,要進一步優化進人渠道、進人方式和引進人才的決策機制,不斷改進“大評委”進人機制,實行更加靈活、更加多元的進人用人渠道方式,在保證進人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進人效率;要做好引進人才的團隊建設、環境融入和學術支撐工作,圍繞人才合理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標、科研經費、辦公實驗用房等核心資源,特別向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傾斜,確保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搶抓引進優秀青年人才,并通過加大對青年學術骨干的培育支持力度,實質性幫助解決青年人才在事業起步階段面臨的生活和工作難題,促進青年教師發展成才。
本次系列調研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落實學校第十次黨代會任務部署,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學校黨委將在充分調研學校人才工作現狀、吸取廣大教師代表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進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突破學校發展的瓶頸制約,為學校向更高水平邁進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