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全國人大代表嚴誠忠教授履職歸來
3月15日下午,我校全國人大代表、管理學院嚴誠忠教授在參加完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部議程后,隨上海代表團返回上海。校統戰部部長王英等前往上海展覽中心迎接嚴誠忠教授,并與嚴教授親切交流今年的參會感受。
(嚴誠忠教授履職歸來)
“承上啟下,風清氣正,團結民主”,是嚴教授今年參加“兩會”最深切的感受。“每份報告都前所未有地體現了關注民生、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和穩中求進的精神基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與代表們一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期間,還特別提到了嚴教授來自東華大學,是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中最年長的一位,讓嚴教授深為感動。
今年嚴教授共遞交8份書面意見建議,并在“一府兩院”報告和民法總則(草案)的審議中有多條修改意見被采納。與會期間嚴教授先后接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日報(China Daily)、中國國際廣播中心(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enter)、中國教育電視臺、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20多家媒體的中英文采訪和報道,其大國工匠培養舉措觀點、高考改革社會反響調研等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方面內容備受關注。
此次是嚴教授作為連任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最后一年赴京參會。過去十年,嚴教授先后遞交議案和代表書面意見建議46份,接受中外各類媒體采訪近200次,參與錄制涉及經濟發展、人力資源開發、民生生態、教育改革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視頻節目19次。“老牛自知夕陽短,不需揚鞭自奮蹄”,嚴教授表示自己雖已年逾古稀,但仍將繼續努力為學校改革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更好地實現“中國夢”盡一份綿薄之力。嚴教授也特別寄語大學生們要珍惜現在的大好形勢,積極探尋自身發展道路,能夠有所建樹為國爭光。
附:嚴誠忠代表參加2017年“兩會”隨感錄
鼓勇前行,站好最后一班崗
——嚴誠忠代表參加2017年“兩會”隨感錄
嚴誠忠
(資料圖片:嚴誠忠教授發言)
連宵東風醒神州,無限春光日邊來。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在一派不忘初心和諧奮進的熱烈氛圍中勝利閉幕了。今年的“兩會”承上啟下,風清氣正,團結民主,有很多激動人心、砥礪前行的亮點和熱點。在京參會14天,會議每項議程的進行都使我深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綜合施策的高超政治智慧和以民為本的務實情懷。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院工作報告都前所未有地體現了關注民生、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和穩中求進的精神基調,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全局性和機制性的成果,實現了“十三五”規劃時期的良好開局。而且各種媒體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時傳遞信息,使全國、全球的關注與會議的進程和細節同步,大大提振了信心和認同感。
會議同以往一樣,在3月5日下午安排了總書記和上海代表團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作重要講話。總書記在將近一個小時的針對國家大局和上海發展的侃侃而談中充滿了對上海代表團、上海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對上海發展的殷切關懷。特別是對上海“有新作為”的四點希望,為上海在自貿區改革、科創中心建設、社會治理創新和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和思路,也為上海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和“當好標桿”的新期許提了明確而實在的要求。全國代表聽了以后莫不群情激昂。在同每一位代表一一握手中,他還記得我來自東華大學,更使我激動不已,也從中汲取了無限的正能量!十年來,一次次同總書記握手言歡,一次次聆聽他穩重而又充滿治國理政的話語,我除了感到心潮澎湃以外,更深深敬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縱觀過去的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里,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面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形勢變局,應對各種機遇和挑戰,撥開思想和行動中的重重迷霧,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以“四個全面”為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取得了令全球欽佩和信服的巨大成就。正如張德江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所說,“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有理由為國家民族的今天感到自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而不懈奮斗。
對我而言,十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是我作為兩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最后一次赴京參加會議,因而倍感珍惜。“老牛自知夕陽短,不需揚鞭自奮蹄”。雖已年逾古稀,但時時想到深處偉大的時代,投身宏偉的事業總會感到重大的使命和責任,必須認真履職,為更好地實現“中國夢”而盡一份綿薄之力。粗略計算,在過去十年中,我先后遞交議案和代表書面意見46份,接受中外各類媒體采訪近200次,參與錄制涉及經濟發展、人力資源開發、民生生態、教育改革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視頻節目19次。尤其是今年的會議上我共遞交了書面意見8份,其中有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徐明教授、東華大學民革主委王立新副教授的重要建議內容。在會議發言中,我常常為身后有東華大學領導和師生的支持、關心和幫助而感到底氣更足。我在會議過程中先后接受了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新民晚報、勞動報、東方網、中國日報(China Daily)、中國國際廣播中心、中國教育電視臺以及上海電視臺財經頻道等20余家媒體的中英文采訪,受到他們的好評。
感到欣慰的是,在“一府兩院”報告和民法總則(草案)的審議中,我提出了近20條修改意見,有四條被接納。例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教育方面時,原稿中未提“民辦教育”和“應用型大學建設”,我及時提了意見,在正式稿中立即補上了。兩院報告中,我也提了十多條修改意見,多條被采納,在正式版本中也得到了及時的修改與補充。各有關單位還登門致電或發文件予我,告知采納意見和代表主要領導表示感謝。可見在我國民主政治的進程中,尊重代表意見,從善如流的良好風氣已經形成。
近半個月的在京開會,內容極為豐富,但親歷者都感到是如此的短暫。到今年年底,本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屆滿,我和部分代表也將離任。一種惜別之情油然而生。誠然,此生能有幸當選兩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組成人員深感無尚榮光,十年的歷練也是人生中最可貴的精神財富,值得珍惜,更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市委書記韓正同志也語重心長地希望我們要有效地凝心聚力、勤勉履職盡責;嚴格修身律己、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心系國事,情牽民生,保持定力、情懷和擔當,以實際行動推進上海和全國的各項工作任務,以更出色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回到上海,回到東華大學校園,只覺得氣象萬千、生機勃發,一股盎然的春意撲面而來。我仿佛看到全校師生正在新的征程中意氣風發、昂首奮進。
(作者系我校全國人大代表、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