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術道德 建設優良學風——我校開展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系列活動
多年來,為提高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自律意識,我校一直致力于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學校為每位研究生購買《高校學校科學技術與學術規范指南》,要求每位研究生讀懂、讀熟、讀會,并以研究生黨員“十個一”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研究生黨支部的主導作用,以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為方式,積極在研究生中開展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培養了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的學術規范意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始終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持續不斷地加以推進。為進一步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由研究生部、學生處聯合主辦的研究生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系列活動于已于11月初拉開帷幕,系列活動安排了學習觀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視頻、“加強學術道德 建設優良學風”學術道德規范教育主題報告,“恪守學術道德 推進學風建設”辯論賽等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
在11月初,各學院組織全體研究生新生或以研究生班級、黨支部為單位,或以學院為單位觀看了“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視頻,將教育活動覆蓋到了全體研究生新生,使廣大研究生同學明晰了誠信是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寶貴的品格,是邁入科學殿堂的立身之本。
11月8日下午,由研究生部、學生處聯合主辦的研究生科學道德及學風建設系列主題報告又在松江錦繡會堂和延安路三教二樓演講廳相繼開展,教育部學科評議組專家、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依民教授,世貿組織國際貿易中心特聘專家、管理學院紡織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博士生導師顧慶良教授分別應邀為我校研究生新生做主題報告。學生處處長任曉杰和研究生部副主任陸嶸分別主持了報告會,全校將近一千六百余名研究生新生分別聆聽了報告。
王依民教授的報告主題為“學位論文教師環節體會和建議”,他緊密結合研究生學術科研實際,列舉了大量的案例,對選題、查新、實驗及研究過程、文獻引用等學位論文撰寫的眾多環節中需要遵守的學術規范進行了生動的介紹。并突出強調了責任問題,希望廣大研究生同學能夠意識到自身責任并勇于承擔,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顧慶良教授報告以 “科學研究與范式—換一個視角談學術誠信與規范”為主題,從經濟管理研究生做學術研究中的常見的問題入手,和在座的研究生詳細講述了學術論文的行文規范,在講述的同時,還不時提出問題,比如“我們為什么要讀研究生”,“為什么做研究”,“研究是什么”,從而引導大家去思考學術以及道德的本質。
兩位老師的報告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言語樸實,但情感豐富,引人深思,從他們的講座中能深深地體會到他們做人做學問的嚴謹和其為人師的高度的責任感,對于研究生同學明確自己的學術任務,規范學術道德,加強學風建設具有極大的幫助。
來自紡織學院的黎丹說:“我認為這些報告會,對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理想、培養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風、端正學習態度、出色完成學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都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作為一名研究生,作為今后的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要心懷報國之志、強國之心做人做學問;要勵志勇于創新,敢于攀登科學高峰,向袁隆平等老一輩科學家學習,講誠信、重德行、懂方法,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線,堅守心靈的凈土。”
化工生物學院的蔣燕光表示:“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反映和調整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利益關系,用善惡標準評價,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系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科學道德是治學的起碼要求,是學者的學術良心,其實施和維系主要依靠學者的良心及學術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科學道德的缺失無疑意味著學術失范現象的產生和蔓延。堅守科學道德發展科學事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成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意義。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在今后的學術研究中,要弘揚學術道德,恪守學術規范,抵御學術腐敗,為建設高水平大學和創新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