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生教授
王朝生,1974年4月出生,材料加工工程學科教授。主持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石化等17余項課題的研究,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支撐計劃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等多項課題。目前與國內知名化纖企業合作承擔開發項目15項。發表論文68篇,SCI論文13篇,授權專利4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27項),授權軟件著作等級權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香港桑麻科技一等獎1項,省部級進步獎11項。
研究方向:
纖維成形理論與新產品新技術開發
榮譽及獲獎情況:
1、“高導濕滌綸纖維及制品關鍵技術集成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年, 排名8/10
2、“高品質熔體直紡超細旦滌綸長絲關鍵技術開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年, 排名5/10
3、“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別化聚酯長絲成套工程技術開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3年, 排名1/10
4、“熔體直紡滌綸長絲紡絲工程模擬計算系統級工藝優化”,香港桑麻基金會一等獎,2013
5、“新型差別化U形滌綸及其制品加工關鍵技術”,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8年, 排名1/10
6、“高導濕滌綸纖維制備關鍵技術及制品一條龍開發”,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6年, 排名12/15
7、“抗菌導濕腈綸纖維及混紡面料一條龍開發”,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6年, 排名7/9
8、“高品質熔體直紡超細旦滌綸長絲工業化生產技術集成開發”,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8年, 排名4/10
9、“高性能稀土發光纖維的制備方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009年, 排名3/10
10、“熔體直紡超細旦滌綸長絲關鍵技術”,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0年, 排名5/10
11、“PTT聚合、紡絲以及纖維后加工關鍵技術集成開發”,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年, 排名3/10
12、“大容量短流程熔體直紡滌綸長絲柔性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2年,5/10
13、“熔體直紡滌綸長絲紡絲工程模擬計算系統及工藝優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獎, 2012年,4/10
14、“利用廢聚酯類紡織品生產滌綸短纖維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獎, 2012年,2/7
15、“熔體直紡滌綸長絲紡絲工程模擬計算系統及工藝優化”,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4/10
近幾年承擔的科研項目:
1、“在線可控多功能聚酯纖維制備技術”科技部國家支撐計劃項目45萬元,2009.1-2011.12,完成
2、“新型超仿棉PET聚酯纖維制造產業化技術開發”科技部國家支撐計劃項目524萬元,2011.1-2013.12,完成
3、“尼龍6功能性纖維紡織染整關鍵技術”科技部國家支撐計劃項目175萬元,2013.1-2015.12,在研
4、“功能性差別化FDY系列產品的開發與推廣”浙江佳寶新纖維集團有限公司150萬元,2011.5-2012.6,在研
5、“高性能功能性滌綸長絲的開發及應用”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45萬元,2011.7-2014.6,在研
6、“生物聚酯產品研究開發”泉州海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萬元,2011.8-2014.8在研
近幾年論著及專利情況(加*者為通訊作者):
1、ZH Liu, CS Wang*, XQ Wang, NX Huang, R F Fantoni, Monte Carlo Technique to Simulate Amide Interchange Reactions, Influence of Amide Interchange Reactions on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acromol.Theory Simul., 2005,41:164 (SCI,通訊作者)
2、CX Zhang, HP Wang,CS Wa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 Melt-Spinning:Material Parameter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Fibers and Polymers, 2007, 8(3):295 (SCI,通訊作者)
3、WJ Lü, XL Zhu, YM Zhang, HP Wang, CS Wang*, YT Y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Rare-earth Luminous Polyamide 6 Composites, J. Macromol. Sci., Part B:Physics,2007,46:949(SCI,通訊作者)
4、CS Wang*, M Li, HP Wang, XQ Wang, RF Fantoni, Monte Carlo Technique to Simulate Amide Interchange Reactions, 2. An Improved Model and PA6/PA66 Blend System, Iranian Polymer Journal, 2009,18(1): 49-61
5、M Li, W Zhang, CS Wang*, HP Wang, Melt Processability of PTFE:Effect of Melt Treatment on Tensile Deformation Mechanism,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1,123(3):1667(SCI,通訊作者)
6、CW Yi, ZH Peng, HP Wang, M Li, CS W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based on Polyamide-6, Polymer International, 2011,60(12): 1728(SCI,通訊作者)
7、M Li, W Zhang, CS Wang*, HP Wang, In situ formation of 2D conductive porous material with ultra low percolation threshold, MATERIALS LETTERS, 2012(82): 109(SCI,通訊作者)
8、CS Wang*, RH Zhao, QX Han, CX Zhang, HP Wang, Y Zhang, G Xiao, Dynamics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Hollow Fiber,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9, 26(4):387-392 (EI)
專利:
1、PET/PTT共聚酯固相聚合方法,發明ZL200610117035.9,2008.9,中國,排名1/6
2、一種抗菌的細旦有硅滌綸短纖維及其制備方法,發明ZL 200710171635.8,2010.6,中國,排名1/8
3、一種納米氮化鈦抗紫外聚酯纖維,發明ZL200710036445.5,2009.6,中國,排名2/5
4、碳納米管/丙烯腈基碳纖維新型碳纖維紙的制備和應用,發明ZL 200610118316.6,2009.10,中國,排名3/6
5、一種復合導電碳纖維紙,發明ZL200710036451.0,2009.7,中國,排名3/5
6、蛋白質改性聚丙烯腈纖維的制備方法,發明ZL200710036451.0,2010.5,中國,排名3/6
7、PA6型熱塑性彈性體及其制備方法,發明ZL200910200343.1,2011.7,中國,排名5/5
8、載銀細菌纖維素水凝膠抗菌敷料制備方法及其制品,發明ZL200910200346.5,2012.7,中國,排名5/6
9、一種仿棉滌綸短纖及其制備方法,發明ZL201010137901.7,2012.7,中國,排名1/6
10、一種具有微相分離的防輻射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ZL201110102960.5,2013.1,中國,排名1/6
11、防輻射、負離子、遠紅外發射的聚酯纖維及其制備方法, ZL201110102968.1,2013.1,中國,排名1/6
12、一種具有防輻射、阻燃、抗菌功能的涂料及其制備方法,ZL201110102956.9,2013.6,中國,排名1/10
13、一種抗靜電親水聚酯纖維的制備方法,ZL201210466265.1,2014.7,中國,排名3/6
14、一種親水性聚酯及其制備方法,ZL201210466302.9,2014.7,中國,排名1/7
國際交流與合作:
2009-2010,美國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訪問學者,從事相分離紡絲成形理論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
美國纖維學會(Fiber Society)、中國材料學會會員,擔任Journal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Advance Polymer Technology,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國外雜志審稿。
其他信息:
主要教授課程為《計算機在材料中應用》;目前已指導碩士研究生27名(其中已畢業18名),協助指導博士研究生10(其中畢業4人);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連續多年獲得東華大學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EMAIL:cswang@dhu.edu.cn